這十年,全面依法治國思想領航舉旗定向成就輝煌 ——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全面依法治國思想領航、舉旗定向的十年,是謀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厲奮發、成就輝煌的十年?!痹谥泄仓醒胄麄鞑?月28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唐一軍有關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發布,擲地有聲,振奮人心。
在談及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之所以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時,唐一軍表示,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引?!靶抡鞒躺?,我們將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p>
最重要的標志性成果是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十年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全面確立;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法治保障服務改革發展成效顯著;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唐一軍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推動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最重要的標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唐一軍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法治中國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相結合,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刻的理論創造和實踐創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集成性、標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作出重大原創性、歷史性貢獻,為深入推進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并系統論述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唯一正確道路等根本性問題,推動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砥礪奮進。
——提出并系統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重大問題,順應人民群眾的法治新需求、新期待,持續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出并系統論述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等戰略性問題,將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并付諸偉大實踐。
——提出并系統論述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首要任務、工作布局、重點任務等全局性問題,擘畫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和施工圖。
——提出并系統論述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等關鍵性問題,保障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行穩致遠。
——提出并系統論述統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等重大問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我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一規劃兩綱要”的貫徹實施進展順利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一規劃兩綱要”的制定發布,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過去兩年里,《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先后印發實施。其意義之重大,用唐一軍的話來說,“標志著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格局基本形成,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建設開啟了新的征程”。
為推動“一規劃兩綱要”落地實施,2021年2月和9月,中央依法治國委分別印發了“一規劃兩綱要”的三份重要舉措分工方案;中央依法治國辦推動將各項重要任務舉措進行分解,落實到有關年度工作計劃和重要任務中,制定出臺了市縣法治政府建設示范指標體系、法治社會建設指標體系、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意見等重要配套文件和舉措。
唐一軍指出,目前,“一規劃兩綱要”的貫徹實施工作正在有力有效地扎實推進,進展順利。
尤其是對于作為全面依法治國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的法治政府建設,中央依法治國辦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推動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十年來經審查共推動制定修改420余件次行政法規,廢止59件;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推動各地區各部門清理證明事項2.1萬多項;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市場監管、生態環境、農業、文化市場、交通運輸等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基本完成;加強行政復議監督,十年來各級行政復議機構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190余萬件,案件糾錯率達13.6%;部署開展兩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各地區各部門全面建設法治政府的氛圍越來越濃厚;部署開展關于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的督察工作,這項工作基本實現了省級層面全覆蓋。
在法治社會建設方面,順利完成“七五”普法,全面啟動“八五”普法,公民法治素養不斷提升。一個有力的例證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社會心態調查綜合分析報告顯示:當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時,選擇“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居第一位,顯然,公民對法治的認同感得到了明顯提升。
據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組成人員、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介紹,為推進“八五”普法深入實施,司法部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突出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八五”普法主題主線,納入“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清單。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通俗化闡釋,利用各地組建的“八五”普法講師團,發揮73個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和遍布基層鄉村(社區)的普法陣地作用,常態化地進行學習宣傳,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二是突出加強領導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制定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會同相關部門繼續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納入中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三是突出公民法治素養提升。抓好浙江省等8個地方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研究起草公民法治素養測評指標。持續加強對公民權利義務觀念、公共意識、依法維權意識的培養,推動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將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積極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毙苓x國說。
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法治的溫暖和方便
曾經的法治痼疾,在這十年也獲得了常治長效,一切,都是“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法治的溫暖和方便。
打官司難是過去老百姓反映強烈的一個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長期困擾群眾的“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了歷史。為了讓老百姓解決糾紛更便捷、更普惠,成本更低廉,選擇更多元,人民法院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在國際上獨樹一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司法為民之路。
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高憬宏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聯動資源最多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多樣化的解紛渠道,既及時實現正義,又解開群眾心結。全面實現跨域立案服務改革,異地服務網點超過1.3萬個,立案就近可辦、全國通辦,司法服務實現“零距離”。
以檢察聽證的方式辦理疑難復雜案件,讓人民廣泛地參與社會治理,這一人民檢察院的新舉措,也在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憂心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陳國慶說,檢察機關在辦理各類案件過程中,堅持“應聽證盡聽證”原則。2020年以來,檢察機關累計對21.6萬余件案件組織召開了聽證會,更好地實現司法為民的宗旨。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聽證案件防范和化解矛盾糾紛率達到了95.6%,許多長年沒有解決的案件得以順利辦結。
立法的“為民”導向也尤其明顯。以衛生健康立法為例,“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健康是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法治是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的有力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說,十年來,國家積極推進衛生健康立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制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修改藥品管理法、制定疫苗管理法,“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完善藥品審評審批、儲備供應制度,強化疫苗研制、生產、流通、預防接種等全過程監管。
與人民群眾關系密切的市場監管執法對于“執法為民”更是深有體會。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反壟斷局局長甘霖介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落實“四個最嚴”要求,開展校園食品、農村食品整治和餐飲質量提升行動,辦案效能5年增長60%,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聚焦群眾身邊“關鍵小事”,持續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嚴厲打擊“神醫神藥”虛假廣告等16類違法行為。專項整治“保健”市場亂象和養老詐騙,守護老年人的“錢袋子”。
展望全面依法治國的未來,唐一軍說:“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