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冤受屈十八年 紅梅傲雪志愈堅——洪學智在吉林省工作生活追記
洪學智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軍現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于1929年3月參加商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戰爭的考驗和磨練中,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1959年廬山會議后,因受彭德懷冤案牽連,翌年被調離部隊下放到吉林,直到1977年8月才調回北京工作。在吉林的18年里,他先后任省農機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石油化工局局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先受關押批斗,后又下放到農場勞動改造。在這18年里,他蒙冤受屈而不怨,紅梅傲雪志愈堅,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充滿信心,始終堅持為黨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實事,為吉林省的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這18年蒙冤歲月里,吉林省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始終關心他、保護他,他也與吉林的廣大干部和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
一、為吉林省的工業發展嘔心瀝血
1960年4月18日,洪學智同志被下放到吉林,從一名黨的高級干部和解放軍的高級將領降職為省直機關的廳級干部,這巨大的變化與落差不免讓人為他能否接受、適應而擔心。洪學智并沒有消極、抱怨,更沒有沉淪,他坦然面對,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從頭學起,抓緊轉換角色,盡職盡責做好各項工作,為吉林省的工業發展奔忙,足跡踏遍吉林的山山水水。
為吉林農機事業發展竭力躬行。省農機廳是當時新成立的一個廳,農機事業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洪學智經常深入群眾,向專家請教,與工作人員一起學習、探討,很快從一名軍事專家、解放軍的高級將領轉變為農機事業的行家。他領導農機廳同志認真貫徹執行發展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的指導思想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根據吉林省農村發展實際,并通過調查研究,他認識到,在農業未實現機械化以前,小農具是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工具,必須加快小農具的研發和生產。1961年4月,洪學智率領省農機廳、長春市農機局的同志到九臺調研,發現人民公社在縮小規模后,農具廠的技術人員也被分散到幾個地方,從而影響了生產,于是他積極向縣委、縣人委建議注意技術人員的使用與分配。根據農民的需要和從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出發,省農機廳制訂了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規劃、措施,并確定重點是抓小農具生產、維修、配套三件大事。在每個縣建立一個農業機械廠,生產手扶拖拉機、五鏵犁及與之配套的零部件,犁、耙、播、割等形成系列,配套成龍。經過幾年的努力,吉林省農業機械生產能力和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所生產的農業機械,不僅能滿足本省的需要,而且有不少產品還銷往其他省市。當時的省委、省人委和國家農業部都對省農機廳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1962年,省農機廳合并到省重工業廳,洪學智任重工業廳廳長。兩廳合一后,工作領域擴大了,人員隊伍壯大了,規模龐大了,對洪學智來說,可以更好地大干一番事業了。當時中國是農業大國,吉林省又是農業大省,但當時農業機械化十分落后,國內還沒生產出一臺聯合收割機。在這種情況下,洪學智決定啃啃這塊硬骨頭。他把這項任務交給吉林省農機廠(1973年改為四平聯合收割機廠),研究、消化蘇聯的CK-3型收割機技術資料和圖紙,進行試制,每月中旬都要檢查生產進度。一天,他風塵仆仆來到農機廠俱樂部,全廠職工早就集合在那里,廠領導請他作指示,他的指示卻是一通批評:你們農機廠有三臺好戲,月初是“天女散花”,月中是“徐策跑城”,月末是“夜戰馬超”。以后要均衡生產,不要總演這三出老戲。他又解釋說,不均衡生產,月初閑得要死,干點稀稀拉拉的活,像“天女散花”;月中著急了,搶進度東跑西奔,跟“徐策跑城”差不多;月末最后一天書記廠長大小干部齊上陣(裝車),決戰到半夜12點,因為過了12點就算是下個月的任務了,故曰“夜戰馬超”,這種干法怎能保證產品質量?他的批評形象、逼真、風趣,惹得在場的干部、工人笑聲不斷,但也激發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經過7個月的苦戰,終于試制成功了我國第一臺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即東風牌ZKBD-3型聯合收割機,填補了國內收割機的空白。在北京進行收割小麥試驗時,得到前去參觀的外賓和有關部委領導的好評。吉林省農機廠也因此成為我國大型收割機的搖籃。1965年1月,東風牌聯合收割機實現了批量生產,行走在祖國大江南北,為我國農業機械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吉林省從此也形成了從整地、打垅、播種、除草、收割、晾曬到糧食加工的一整套的農業機械制造行業。這一切都凝聚著洪學智的智慧和心血,他為吉林乃至全國農業機械化作出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為通鋼的恢復建設嘔心瀝血。通化鋼鐵廠是1958年建立起來的,1961年省委在執行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時,決定停產。1964年夏,洪學智到通鋼調研,感到通鋼雖然是“大躍進”產物,但經過幾年建設,已初具規模,并形成了一定生產能力,關閉了很可惜,建議恢復建設。1965年4月,經中央國防工辦批準,通鋼作為“小三線”建設項目正式恢復建設。8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批復了《關于恢復建設通化鋼鐵廠設計任務書》,同意通鋼的恢復建設方案。1966年4月10日,由時任副省長周光同志主持召開加速通鋼建設會議,強調通鋼是省里“三線”重點建設項目,必須突出抓好。同時,成立了以洪學智為主任,12名有關廳局及通化市、通鋼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前線指揮部。那段時間,為了通鋼加快建設,洪學智嘔心瀝血,宵衣旰食,與干部工人一同奮戰在工地上。他對工作人員說:“別看是工業生產,是在煉鋼,這是和打仗一樣的,你們就得要細心,要抓得緊,一抓到底,什么事情都不能拖延?!庇捎诘缆纺酀?,很多時候得穿雨靴,但他不顧這些,到各工段耐心地聽取匯報,當天的產量,有沒有事故,鋼鐵的質量等,都問得很詳細。在試生產時轉爐很不穩定,生產的鋼錠時好時壞,他就領著技術人員親自上轉爐查看,細心查找問題,直到轉爐生產正常。在省委、省人委領導和各方面支援下,通鋼的恢復建設很快,僅半年多時間,小型軋鋼首先投產,接著新建5噸電爐又相繼投產,到年末生產電爐鋼1316噸??梢哉f,通鋼的恢復建設,以后成為全省的鋼鐵生產基地,洪學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吉林電子工業發展殫精竭慮。1963年10月,第四機械工業部領導帶領工作組來吉林省幫助擬定電子工業發展規劃,洪學智親自陪同視察,并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從上什么樣的產品,到工廠如何整體布局,都有一套完整的設想,得到四機部領導和隨行專家的認同。經與省委、省人委磋商后,決定建設長春半導體廠、白城無線電廠、吉林市無線電廠、遼源市無線電廠等20多個電子生產企業。長春半導體廠按照四機部關于軍事電子裝備盡快實現半導體化、小型化、系列化、標準化、積木化的要求,于1964年4月生產出國內最早的半導體微波器件,初步形成了兩條鍺高頻三極管和鍺低頻三極管生產線。1965年6月,四機部決定將南京第14研究所研制的“582”雷達移交給吉林省生產。隨之,省重工業廳決定在白城無線電廠組織生產“582”雷達,并提出了一系列雷達生產方案,得到省委、省人委的積極支持,洪學智帶領有關工程技術人員赴南京第14研究所考察,學習研究雷達生產技術,并簽訂了“582”雷達接產協議書,開創了由地方電子工廠生產雷達的歷史。為了更好地加強白城無線電廠的建設,洪學智決定從省重工業廳所屬每個企業抽調6名技術能手支援白城無線電廠建設,這樣,白城無線電廠的技術力量得以大大加強。洪學智也經常到白城無線電廠,幫助解決生產過程中的難題,給干部、工人鼓勁加油。他務實和果敢的作風鼓舞著廠里的每個干部和工人,大家的干勁都非常大,經過6個月的努力,第一批雷達就試制成功了。
經過洪學智和各方面的積極努力,新建的這批骨干企業迅速投入生產,推動了吉林省電子工業的發展步伐,軍用、民用電子產品不斷增加。吉林省無線電廠生產的“梅花鹿”牌袖珍式半導體收音機,具有靈敏度高,聲音清晰響亮,外型美觀,體積小,便于攜帶等特點,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和歡迎,曾先后在6個國家和地區展銷,被譽為“袖珍之冠”,當時產品遠銷東歐、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國際市場的好評,為吉林省電子工業贏得了榮譽。
為吉林石化工業發展獻智出力。1974年8月,洪學智任省石油化工局局長后,一頭扎到扶余油田,在那里蹲點,參與吉林石油會戰的領導工作。他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學習,很快就掌握和熟悉了石油開采、加工的整個過程和關鍵技術,逐漸由外行變成了內行。
地處吉林市的250煉油廠多年不能投產,他經過調研后,向省革委會建議把250煉油廠交給吉化公司管理。這個建議被采納后,使多年不能投產的一個大型煉油廠實現了當年開門紅。250煉油廠為吉化公司配套,改變了吉化公司的燃料結構,使吉林省從此由傳統化工走向了石油化工,為今日吉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石油化工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石油大會戰展開后,石油職工很快發展到2萬多人,家屬近5萬人,糧食供給沒有保障,影響了職工的情緒。洪學智得知后,非常重視。在一次領導班子的會上,他講:“過去打仗,也要吃飽肚子,吃不飽飯怎么沖鋒殺敵呀?現在搞石油會戰,人拉肩扛都是力氣活,吃不飽飯怎么得了?”當他得知洮兒河農場已劃歸地方后,他跑上跑下,向省政府遞交了《關于解決油田農副業基地的報告》,提出要把油田建設成為“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新型礦區,必須把農副業基地的建設搞好。建議由扶余油田接辦洮兒河農場,這樣既能解決會戰期間糧食和副食品供給問題,又能解決一部分職工的戶口和婚姻問題,為吉林石油會戰的順利開展和吉林油田的生存發展創造十分有利的條件。這個報告獲得批準實施后,當年石油工人就吃上了自己農場生產的小麥做的大饅頭,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吃上白面饅頭,可不能忘了洪局長??!”
1977年4月到5月,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在北京首都體育館召開,洪學智作為吉林省代表出席大會。5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余秋里作大會報告。當余秋里看到洪學智坐在臺下,很快從主席臺上走到洪學智身邊親切握手問候,洪學智很受感動,這既體現了老戰友間的真摯情誼,也體現了國務院領導對洪學智在吉林工作的肯定。
二、在磨難中始終堅定信念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洪學智再度蒙冤受難,成為造反派批斗的重點對象,失去了工作權利,還曾一度被軍管,失去了人身自由。面對這一切,他沒有屈服,無所畏懼,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拔沂且粋€共產黨員,必須堅持原則,敢講真話,絕不能為了免受批斗,免遭痛苦,說違心的話。打擊別人,抬高自己,那是傷天害理的事?!彼迪聸Q心:“你愛怎么斗就怎么斗,愛怎么批就怎么批,違心的話我不說,求饒的話我不講,我就是要硬著頭皮活下去,等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的那一天!”他始終對黨的事業充滿信心,告誡自己:“不管被揪斗多么難以忍受,都必須挺住,堅持下去,終究有一天會分出個是非曲直的?!痹旆磁烧f他是茅房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毛主席的關懷也讓他意志更加堅定。1965年初秋,毛主席在武漢見到洪學智的老戰友韓先楚、張體學,問:“好久沒有見到洪學智了,他到哪里去了?”韓先楚說:“我也很長時間沒有見到他了,聽說在吉林?!泵飨f:“見到洪學智轉告他,廬山會議他是個認識問題,他在總后工作是有成績的,工作做得還不錯嘛,他這個人還可以做些工作嘛!”毛主席的話實際上是對洪學智政治和工作上的肯定。有一次在北京開會,韓先楚把毛主席的話轉告給洪學智,他很激動:“毛主席沒有忘記我,請你轉告主席,我在吉林工作很好?!?/p>
面對造反派的無情批斗,洪學智堅持原則,仗義執言,不卑不亢,始終挺直自己的脊梁。他不屈無畏的品格和精神鼓舞了大批被批斗的老干部,他也因此和這些老干部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洪學智鼓勵受到批斗的老同志不要怕,怕也沒有用,無非受點皮肉之苦,挺得住就是勝利。原長春市委第二書記李都同志也是老干部,但與洪學智不太熟悉,在他們一起被關押的日子里,李都對洪學智從不了解到敬佩,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洪學智夫人張文前去探視時,給洪學智送去飯菜,倆人一同分享。李都生病在北京住院,洪學智給他寫信,鼓勵他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充分體現了他們之間的革命友誼。
1970年9月,洪學智被下放到哲里木盟科左后旗金寶屯勝利農場(當時屬吉林省管轄,今屬內蒙古通遼市)接受勞動改造。他不僅沒有氣餒和消極,相反總是樂呵呵的,很快就完全跟勞動群眾融合在一起,什么臟活、累活都能干。讓他種菜,他把菜園收拾得像花園一樣;讓他磨豆腐,他身手不凡,豆腐做得又白又嫩;裝糧扛麻袋,180斤的麻袋,年近60歲的他也不比年輕人差;安排他養豬,他善于琢磨、創意不斷,把豬養得又肥又壯。洪學智的模范行動贏得了農場職工和群眾的尊重。勞動之余他還和農場職工、知青們下棋、打撲克,教他們跳朝鮮族舞蹈,與農場職工、知青和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情。知青們敬佩他為人正直,和藹親切,足智多謀,樂觀向上,是真正的英雄,親切地稱呼他為“老洪頭”。有的知青病了,他照顧喝水吃藥。加工連有個知青頭發一下子掉光了,他打聽到一個偏方:將大蒜泥用香油拌勻,用紗布包上,在頭上來回摩擦。堅持治療一個多月,這個知青奇跡般地長出了新發。1971年春節,一個知青因為家里非常困難,沒有路費回家。他得知后把買車票的錢塞到那位知青的手中,讓他高高興興地回家與親人團圓。他還經常給知青講革命經歷,講思想信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他們要有上進心,要有遠大理想,不要把自己的光陰荒廢掉。
對有困難的群眾,他也總是伸出援手,慷慨解囊。1971年3月的一天,洪學智夫人張文來看望他,正好碰上一個小姑娘在他們的住處門口躲避風雪,凍得瑟瑟發抖,洪學智看見了,上前詢問。當得知是加工連老楊的女兒,就趕緊對老伴喊:“張文,快把你的短呢子大衣拿來?!苯又徒o小姑娘穿上了大衣。第二天,張文離開農場時,是穿著洪學智的一件舊棉襖上的車。后來他還經常送錢送物接濟老楊家。
洪學智用自己的言行拉近了與百姓群眾的距離,群眾也給予了他真摯的關心和愛戴。一個小啞巴知道洪學智喜愛吃野生蘑菇,采了后,偷偷送去。洪學智干完活回到住處,發現門口放著一堆蘑菇,這是誰送的呢?他帶著疑問。當小啞巴再次送蘑菇時,他才知道實情,心中升起一種由衷的感動?!熬乓蝗笔录?,毛澤東主席又一次打聽洪學智的下落,問周恩來總理:“洪學智現在搞到哪里去了?”周總理說:“現在東北哪個地方?!薄八娜藥汀痹诩质〉拇砣寺牭竭@個情況,趕緊把洪學智從農場調回省里。在他離開農場之前,省里去接他的幾個人,召集十幾個人給他提意見,實際上就是發動人批判他。加工連的老孟說:“這個老頭最好了,是大好人,我們沒意見,非要提意見我就退席?!绷硪粋€人站起來,對著主持人說:“我們講真話,好就是好,壞就是壞,我們對他沒意見?!苯Y果,給他“提意見”的會開成了評功擺好會,組織者只好草草收了場。
洪學智回到長春家里,雖然解放了,人身自由了,但并沒有馬上安排他工作。他就在家里種菜、洗衣、做飯,什么都干。他還時常把家里種的西紅柿、茄子等送給鄰居,鄰里關系相處得非常融洽。洪學智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國際形勢的變化,在家里桌上經常擺著一幅軍用地圖用來研究正在進行的越南戰爭。由于他有著豐富的后勤工作經驗,因而十分關注“胡志明小道”,指出這條秘密“補給線”關系到越南戰爭的成敗。正如他所判斷,“胡志明小道”是一條越南北方支援南方的“生命線”,在越南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后來省委決定,讓他到石油化工局任局長,說吉林的化學工業有優勢,要搞石油,搞化工,扶余油田要大發展。洪學智說:“到哪里都行,只要有工作干就行?!?/p>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全國人民都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但是省里的“四人幫”代理人不讓統一組織悼念活動。洪學智頂住壓力與風險,在石化局機關舉辦追悼會,表達對周總理的紀念與哀思。洪學智與石化局其他領導商量:“不讓統一搞悼念活動,我們局里自己搞,有什么問題,我一個人頂著,大不了再到農場去勞動改造?!泵珴蓶|主席逝世后,正趕上他到吉林油田蹲點考察,他懷著沉痛的心情,組織油田管理局布置靈堂,開展吊唁活動,表達對毛主席的無限崇敬與思念。
1976年10月,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全國人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洪學智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激動、喜悅,他組織全局職工,帶頭上街游行,敲鑼打鼓,放著鞭炮,喊著口號,與全省人民共同分享粉碎“四人幫”的喜悅。
1977年8月24日,吉林省暨長春市黨政軍民4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和游行,熱烈慶祝黨的十一大勝利閉幕。洪學智懷著激動的心情參加到游行的隊伍中,突然有人找到他,說:“你不要參加游行了,趕緊回去,簡單收拾一下東西,馬上回北京,有新的工作,中央派來的飛機正在機場等著呢!”就這樣,洪學智回家簡單收拾了一下生活用品,坐上飛機,離開了他工作生活了18年的吉林省。在十一屆一中全會上,洪學智當選中央軍委委員。此后,中央決定任命他為國務院國防工辦主任。1980年3月,解放軍總政治部下發了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的《關于洪學智同志問題的復查結論》,為洪學智徹底平反,指出自1959年開始對洪學智的免職、審查、批斗都是錯誤的,“是一起冤案”。
三、把吉林當成第二故鄉
洪學智回京后,工作十分繁忙,但對吉林情牽夢繞,感情始終沒有變。他多次對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過,吉林是他的第二故鄉。在去世之前,他在病床上還和女兒說:如果這次能夠好起來,還要回吉林看看。他始終關注吉林的山山水水,關注吉林的發展建設,心里一直惦念著吉林人民。
關注吉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1992年8月13日到9月4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洪學智到吉林省視察工作。在省政協常務副主席高文的陪同下,先后前往白城、松原、長春、四平、吉林、通化和延邊考察,聽取當地黨委、政府和政協領導同志的匯報。在各地期間,考察了吉林油田、省農科院、四平聯合化工廠、四平聯合收割機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吉化公司、通化鋼鐵公司、四平紅嘴子農工商聯合企業公司等單位,看望了省軍區和駐軍官兵。他對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受黨中央、國務院委托,他還出席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40 周年慶?;顒?,對延邊各族人民的盛大節日表示祝賀。
1999年,已86歲高齡的洪學智,再次來到吉林。他不顧旅途勞頓,幾乎又在吉林大地重走了一遍,到工廠、學校、鄉村、部隊,與干部群眾推心置腹熱情交談。所到之處,很多情況他都了解,對每一地的發展變化都由衷的高興。他說,吉林是個好地方,自然條件、人文條件都不錯,理應發展得快些、好些。我們這一代人承上啟下,多付出些辛苦,把吉林建設好,讓百姓安居樂業,才對得起為解放這片土地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對得起我們的后代。
2002年他最后一次來吉林考察,盡管當時哮喘很厲害,但他仍然非常認真細致地了解吉林發展情況。他驚嘆長春變了,變得都不認識了。他對凈月旅游開發區很感興趣,聽負責同志介紹,這里每年接待旅游人次超過百萬,他很高興,并囑咐:旅游是新興產業,大有搞頭。既然是新興產業,就要大做文章,不僅要開發旅游景點,還要開發旅游產品,從吃的、用的、玩的,到可以帶回去作為旅游紀念的,都可以組織專人、專門企業去搞。搞好了,也是一筆很大的收入。搞市場經濟,要學會賺錢??腿藖砹?,不讓他白來。他掏了腰包,還要稱贊你,感謝你,這才說明你搞得好,有本事。
他的長子、時任吉林省省長洪虎前去看他,他說:長春變化很大,看了讓人很高興。我在吉林工作了18年,對吉林很有感情。你是一省之長,要多為吉林做點實事、好事,讓百姓安居樂業。
1988年6月,公主嶺軸承廠建廠30周年,洪學智發來賀信,并附“敬業同心”的題詞。1998年,該廠建廠40周年時又寫下“再創輝煌”的題詞。1990年6月,吉林油田建立30周年,他題詞:“弘揚創業精神,發展吉林油田?!?992年3月,吉林工學院建院40周年,他題詞:“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992年6月,四平聯合收割機廠建廠50周年,他題詞:“改革開放勇于創新,為農業現代化服務?!?995年1月,他為《吉林日報》創刊50周年題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四化建設做貢獻?!?002年6月,他為白城通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白城無線電廠)題寫廠名。他的題詞既是對吉林大地的關注和熱愛,也是對吉林干部群眾的鼓舞和鞭策。
始終牽掛豐滿大壩的安危。1998年松花江發大水,在北京的他睡不著覺了,立即打電話給剛赴吉林省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的洪虎,囑咐他要親自上豐滿水庫大壩看看,不要光聽匯報。要不要提前泄洪,何時放水,放多大流量,都要找專家論證。要冷靜分析,大膽決策,既要保證安全,做到萬無一失,又要照顧到百姓的利益,盡量減少損失。2002年,他不顧年邁哮喘,坐著輪椅,又一次到大壩上察看。他對豐滿電廠陪同人員說:基于個人的認識,我總是放心不下。因為我不了解情況,僅憑直觀感覺;也因為事關重大,一旦出了事,后果不堪設想。也許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多余的,我也要提醒你們幾句,說對的,供你們參考;不對,就像我的耳朵,你們說什么,聽不到。當他聽到電廠負責人匯報,黨和國家領導人、省市領導對電廠高度重視,多次撥出專項經費,采取多項措施,確保大壩安全時,連聲稱贊:“好啊,好啊,這我就放心了?!?/p>
四平是他一生中最魂牽夢繞的地方。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與國民黨軍隊四戰四平,洪學智率部隊參加了三次。1947年6月,四平攻堅戰打響,東北民主聯軍1縱1師、2師因傷亡較大撤出戰斗后,6縱投入戰斗。洪學智是6縱司令員,任攻堅戰總指揮,統一指揮1縱、6縱、7縱部隊浴血奮戰。當時戰斗異常激烈,交戰雙方反復爭奪,沖殺肉搏,戰況之慘烈震驚中外,眾多英烈捐軀沙場,成為洪學智揮之不去的記憶,對犧牲的戰友有著難以割舍的懷念之情。1960年被下放到吉林不久,他就去四平烈士陵園祭奠犧牲在此的戰友。當他身臨烈士長眠之地,觸景生情,感慨萬千,給夫人張文寫了一封信,信中講:回想起數萬名并肩戰斗犧牲于此的戰友,非常傷感。張文看到信后,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從此,重修四平烈士陵園成為洪學智最大的牽掛。粉碎“四人幫”后,四平市委、市政府發起重修烈士陵園,他給予了很大支持和幫助。從陵園的選址、設計、建設,到經費的籌措、碑文的推敲,他都煞費苦心,并親自為陵園題詞。陵園建成后,他多次前往憑吊。最后一次到吉林考察時,他幾次談到四平,想再去憑吊。他對時任省長的洪虎說:你的許多伯伯、叔叔犧牲在四平,一想起他們,我就寢食不安,你若有時間,希望陪我一起去。2002年8月23日,已89歲高齡的洪學智攜夫人張文、兒子洪虎,再次來到四平烈士陵園。這一天,蒙蒙的天空中飄著絲絲細雨。洪學智下車,莊重地走向烈士紀念碑,獻上花圈,并深深三鞠躬。他仰望著高高的紀念碑,眼里噙滿淚水,仿佛又回到當年戰火紛飛的戰場。他向隨行人員講述戰爭的殘酷和戰斗的激烈,告誡大家:沒有無數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記了他們,就是對革命和英烈的背叛!
洪學智對四平戰役紀念館的建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1998年他為四平戰役紀念館編寫的《四戰四平史》題寫書名,當得知四平市要籌建新的四平戰役紀念館時,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議。1999年8月,86歲高齡的洪學智考察了四平戰役老的紀念館。當時,正值盛夏,氣溫高達30多度,他穿著灰色長袖衫,后背都濕透了,但仍非常認真、仔細地看完了紀念館的陳列。他向陪同人員提出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戰斗次數、參戰序列要搞清楚等。后來,他提出這個紀念館太小、太舊了,要重建個新館,對新紀念館的建設又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他說:紀念館規模不要太大,如果建的大,沒有什么內容,進去一看很空,就會令人遺憾,讓人失望。建筑風格要體現民族特點和戰役特點。建館的意義在于展示那些英雄和烈士,教育后人,因此內容要全面,突出英烈的事跡,各個參戰部隊要盡可能有所表現,要真實的展現歷史。在陳列形式上,可以用油畫、圖表等形式,也可以搞全景畫,這樣人們一進館就會感覺身臨其境。他說:為什么那些老同志看了會流淚,好多都是他們親身經歷的。年輕人不了解那段歷史,要通過內容和形式進行宣傳,讓他們看了受教育。他謙虛地說:誰的意見好就聽誰的,如果有比我的意見更好的,你們都可以采納。
在洪學智的關心支持下,四平烈士陵園和四平戰役紀念館順利地擴建和重建,每年到陵園憑吊和到紀念館參觀的人員達數十萬。陵園和紀念館成為國家和省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力地宣傳了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與革命歷史,教育、激勵了后人,發揮了很好的社會作用。
四、崇高風范永遠鐫刻在吉林大地上
洪學智蒙冤受屈18年,但他德高身正的崇高品質,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卻始終沒有變。無論在什么地方,任什么職位,乃至身為普通百姓,都始終沒有放棄對共產主義的信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宗旨信念和對黨的事業必定勝利的信心。正如他自己所說:“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是我的入黨誓言,也是我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即使在我蒙冤受屈時也從未減弱我對黨的信念?!?/p>
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對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即使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他仍然堅持革命理想信念,思考和處理問題總是站在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義無反顧地從事黨和人民的事業,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他曾說過:“誰也不會一帆風順,只要相信黨,堅定革命信念,就會把個人的一切置之度外?!彼麖牟挥嬢^個人的得失、恩怨、榮辱、浮沉。他能上能下,能軍隊能地方,能官能民。無論身居高位,還是降職謫遷,他都能坦然面對。他說:“我參加革命不是為當官,有利于革命的工作我就干。革命戰爭年代,每個人都時刻準備為祖國光榮獻身,哪里還有心思想將來做什么官?即使到了和平時期,不論做什么官,干什么工作,還不是為了把國家建設好,讓祖國強大起來,使人民富裕起來過上好日子?我從一開始參加革命,跟著共產黨走,就是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被降職使用,我也并不覺得有多懊喪,只要有工作干,能為黨和人民繼續做事情,也就別無所求了?!彼郊趾?,雖身處逆境,卻沒有悲觀失望,仍然忍辱負重,工作認真負責,踏踏實實地為吉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努力工作。 洪學智曾說:“說到個人和革命工作的關系,不是說工作選擇你,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不是你選擇工作,它就是歷史潮流,把你推到這上來,那么你可能就做這么大的一個領導,那你就要做大的貢獻,當這個歷史潮流把你又沖下去,你又做不了大的貢獻,但你也要積極努力去工作,心態也要好,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是共產黨人?!边@充分體現了洪學智的堅強黨性和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矢志不渝。
敢于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善于開拓工作局面。洪學智反復強調,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力求掌握真實情況,并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適時提出對策建議。他注意進行實地考察,將研究工作與各項具體工作結合起來,在這個基礎上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面對困難,他總能創新思路,想出辦法,工作上有很多創新、很多突破。他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因而能取得很大的成績。在省農機廳、重工業廳工作期間,全省各地,他幾乎跑了個遍,而且多次深入到工廠、車間、地頭,調查研究,出主意、想辦法。在省石化局工作期間,他長期在油田蹲點,油田鉆井、注水、出油、煉油等各個環節他都心中有數。后來到香港訪問時,雖然離開油田很長時間了,還能將油田的整個生產流程向嘉賓娓娓道來。
熱愛人民,心系人民,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洪學智具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廣闊胸懷和人民公仆的階級本色,關心群眾的疾苦。有一次他發現住在筒子樓里的人家燒蜂窩煤,鬧得滿樓道都是煙,就跑到基建處去,讓他們給筒子樓也安上煤氣管道。有位上海來的老太太,與洪學智很談得來。她對兒子說:“你們廳里有個老頭兒,是不是管基建的?人真好,還給我們家安了煤氣,你得好好謝謝他?!眱鹤勇牭侥赣H的描述,大吃一驚,對母親說:“你說的這個人,就是我們的洪廳長??!”在吉林油田蹲點時,他面對上訪職工家屬,主動接訪,解決職工家屬所提出的問題。他從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位置上退下來后,仍然關心著群眾。1999年8月,已近耄耋之年的他冒著酷暑,不顧哮喘,乘坐近3個小時汽車,重返金寶屯看望日夜思念的鄉親們。面對鄉親們,他問長問短,有著說不完的話。當離開時,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慨嘆:“我老了,不能再經常到群眾中走走,聽聽他們的聲音,可是,我多么想還能這樣做!”在吉林,當他得知政府門前有上訪的群眾后,對洪虎省長說:聽說有上訪的,這是好事,說明百姓對政府信任,不然他們就不來上訪了。對來上訪的群眾,不要怕,要熱情接待,哪有共產黨怕老百姓的。他們的要求如果是對的、合理的,就應該幫助解決;不對的,應該耐心說服勸導。見著上訪的就回避、就推諉,不是共產黨人的作風。
具有高度的黨性修養和民主作風,關心同志,愛護部下,與戰友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洪學智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顧全大局,淡泊名利,任勞任怨,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楷模。無論對上對下,他襟懷坦蕩,表里如一,講真話實話,不當面討好,也不背后亂說、口是心非。他作風務實嚴謹, 善于聽取各種意見, 團結和協調各方面人員一起工作。他雖位居高職,卻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架子,堅持以平和的心態、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總是那樣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洪學智身邊的工作人員,凡是家庭困難的,他都用自己的錢幫他們解決問題。他在吉林工作的這18年,經歷了風風雨雨,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每次回吉林,總是想著去見他們,拉著他們的手,有著說不完的話。他與幾位省級老領導的友誼更是感人肺腑,每次到吉林,都彼此看望,體貼關懷之情如同親人。洪學智最后一次到吉林,雖然思念這些老朋友,但考慮到他們年事已高,還是囑咐工作人員,不要向他們通報了,他們出門行走都不方便,不要打擾了。臨回北京時,他請夫人張文和兒子洪虎代表他,一一看望了李砥平、于克、張士英、宋潔涵、宋任遠、楊占韜和高文等老同志,表達出他對老戰友的關心之情。
注重學習,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無論在省農機廳、重工業廳還是在省石化局,洪學智都善于學習,特別是向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學習,努力爭取成為行業的專家里手。他把有知識、懂技術的人調整到關鍵崗位,并且注重人才的培養,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他說: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不學習就要落后,落后就要被淘汰。讀書、看報、看電視,是學習;研究別人的經驗,總結自己的教訓,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學習能使一個人進步,也能使一個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吉林省提出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各級領導干部首先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關心青年成長,為他們指出人生正確的航向。1972年洪學智被解除勞改后回到長春家里,當他聽說大專院校開始招生,馬上寫信告訴還在金寶屯當赤腳醫生的一名知青:“聽說明年全國統一招生,大量招收知識青年,你是很能干的青年,是有希望考上學校的,你考醫學是最有希望的,與你當前的工作能結合起來,你應努力有信心去爭取?!彼€給這名知青郵寄考試復習用的數理化等課本,一再鼓勵她努力學習,精心準備。當他得知這名赤腳醫生考上大學后,高興地寫信鼓勵:“學醫與你赤腳醫生工作結合起來了,這是提高為人民服務本領的很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你努力學習……”字里行間傾注著對青年的關心和鼓勵。在吉林油田,他對時任油田會戰指揮部副指揮的趙炳輝循循善誘,要他注意從擔負的政治工作事務中解脫出來。他對趙炳輝說:“我看你人很好,也很聰明,我向你提一個建議好不好?你是不是不要抓政工了?學點業務,多抓抓生產,工廠里還是要抓生產的!光靠大批判行嗎?”從此以后,趙炳輝開始按照洪學智提出的建議轉抓基建生產工作,從一名政工干部轉為業務干部,并逐漸成長為一名專家型正廳級領導干部。
個人生活始終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下放吉林期間,洪學智經常穿的是一件藍色的中山裝和一件用舊軍服改過的棉衣。在金寶屯農場,他看見院子臟了,就拿起掃帚打掃。在米面車間,看見糧食掉地上了,就掃起來,掃不到的地方,就蹲下去用手摳。他要求子女,大孩子穿完的衣服小孩子接著穿。他反對講吃講穿,強調要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在省農機廳,他自己不配專車上下班;在吉林油田蹲點,他堅持每頓飯只炒一盤菜。晚年,他每次到吉林,首先“約法三章”:第一,人員僅限于他及夫人,工作人員也要精簡;第二,謝絕宴請,飯菜適口、夠吃即可;第三,不需要領導陪同、看望,也不向部隊領導通報,以免影響他們的工作。餐桌上的飯菜,他總動員大家吃光,不要浪費。他對自己、對家人及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永葆革命傳統和作風,使人們受到了深深的教育。
樂觀豁達,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金寶屯農場,洪學智與知青孫炎峰為了不讓豬糟蹋莊稼,來回驅趕,十分辛苦。而每當這個時候,他會幽默地說:“這群‘豬八戒’真是難管,連本將軍也不放在眼里,看來非請孫悟空不可了。小孫你也姓孫,快向你的本家師傅求救吧?!痹诩钟吞?,看見有單杠,他就攀上去鍛煉鍛煉??匆娪腥说剿苫ń镉斡?,他也要下去游。大家堅持不讓他下水,他只好無奈地說:“那行,我給你們看衣服吧?!奔词挂阎岭q笾?,他仍然保持年輕的心態。他慈祥、和藹、幽默、風趣。在賓館,服務員稱他爺爺,請他吃飯,他說:“我已吃了90年的飯了,浪費糧食太多,這頓就免了吧!”說完就雙手抱著頭,裝著不動。服務員也幽默地勸說:“爺爺,你不吃飯,領導會扣我們工資的呀!”他這才說:“是嗎?那就給你點面子?!倍旱么蠹夜?。他積極向上、堅強樂觀的心態使他經受住了各種風險考驗,而且給很多同志樹立了榜樣。
洪學智在吉林工作生活18年,蒙冤受屈無怨無悔,身處逆境意志彌堅,歷經坎坷與磨難,始終不動搖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堅持為黨和人民做實事,用自己的人生蒼勁有力地書寫了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了一座高大的豐碑。他去世后,吉林省的各大報紙都發表了紀念他的文章。長春一市民趕往北京送去了一條幅:“洪老一路走好,給英雄磕頭了”,從一個側面表達了全省人民對他的崇高敬仰和深情的懷念。
洪學智的光輝業績將永載史冊,他的革命風范永昭后人。他為吉林的發展奉獻了智慧和心血,給吉林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將繼續激勵吉林人民在“科學發展、加快振興,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
吉林人民永遠懷念洪學智同志!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