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

    所在位置: 首頁>  黨史研究>  人物研究

    文武兼備 忠誠篤實——紀念中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誕辰100周年

    2021-08-30

    在東北抗日戰爭中,在吉林大地上,有一位與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宇并肩戰斗,并結下深厚革命、戰斗友誼的中共東北黨和軍隊的高級干部和將領,他就是吉林省第一個中共省級機構——中共南滿省委書記兼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政治部主任、副總司令魏拯民。在短短32歲的人生里,他有16年的革命生涯,其中9年零1個月戰斗在東北,6年戰斗在吉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魏拯民為東北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吉林人民擺脫被奴役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晉大地的青年革命家

    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留縣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原名關有維,字伯張,魏拯民是他到東北后的化名。他9歲在本村私塾啟蒙,13歲考入縣立高等小學。1925年,16歲的魏拯民考入山西省立太原第一中學。此時,正是國民革命運動高潮時期,各種進步報刊傳入學校,他如饑似渴地吸收革命營養,立志投身革命,報效中華民族。第二年,他在省立一中,參加共青團,次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山西軍閥閻錫山也開始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太原的黨組織遭到破壞。魏拯民被迫于5月回到家鄉屯留縣,與家鄉的幾位黨員成立黨支部,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2月,屯留縣黨組織遭到破壞后,魏拯民去北平(今北京)考入私立宏達學院,一面學習,一面堅持革命活動。他與家鄉的幾個黨員共同編輯《鋤耕》小報,在北平印刷,然后運回家鄉散發,揭露軍閥的黑暗統治和鄉紳的罪行。

    1930年11月,魏拯民受黨指派,考入軍閥石友三辦的安陽軍校,從事兵運斗爭。第二年4月,魏拯民返回北平,在北大旁聽,同時從事革命宣傳工作。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選派大批干部赴東北直接參加抗日戰爭,魏拯民即是其中之一。1932年春,魏拯民到達哈爾濱,先后擔任市委組織部長,道外區委書記和哈爾濱市委書記。為了便于工作,魏拯民到東北后,還有過魏民生、魏鋤耕、李新良、張達、馮昆、馮鏗、馮康等化名。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忠實執行者

    九一八事變后,針對東北已經成為日本獨占殖民地的事實,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決定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向東北各級黨組織下發《一?二六指示信》,東北先于全黨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但是,東滿(今延邊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在執行統一戰線政策的過程中出現了曲折和反復。東滿特委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因執行“左”傾關門主義和土地革命政策,而與其他武裝處于對立狀態,而日本侵略者又乘機挑撥離間,提出“專打人民革命軍,不打山林隊”的陰險口號,獨立師處于內外夾擊的危險境地。在這種情況下,1934年冬,中共滿洲省委派魏拯民到東滿任特委書記,那年他26歲。

    1935年2月,魏拯民到達東滿后,糾正原東滿特委的“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決定不分民族、不分階級,把一切同情和贊成反日的人們和隊伍都聯合起來,統一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并確定于1935年4月間成立東滿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魏拯民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抗日義勇軍、山林隊各部,送還被革命軍繳械的槍支,宣傳黨的統一戰線政策。他經常說:“凡是抗日的就是朋友,凡是親日的就是敵人。每個抗日的人我們都要結為兄弟?!蔽赫竦男袆雍托麄魇盏搅肆己玫男Ч?,共有10余支山林隊表示愿意參加聯合指揮部。魏拯民還在較大的山林隊中成立了黨支部,發展黨員,使統一戰線更加鞏固。

    魏拯民還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擴大到對偽滿國軍工作中。提出并積極宣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抗日軍不打滿洲兵,專打日本子”等口號,號召偽軍反正。在這一政策的感召下,1935年4月,駐琿春大荒溝一個連的偽軍反正,加入人民革命軍。駐汪清大甸子的偽軍——孟營,不與革命軍作戰。據敵偽資料記載:1935年1月至8月,在東滿人數較多的偽軍嘩變就有8起之多。

    1935年5月末,魏拯民奉上級指示,赴前蘇聯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根據共產國際“七大”精神,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決定成立東滿、南滿、吉東、松江4個省委,改編東北人民革命軍為東北抗日聯軍。魏拯民被任命為東滿省委書記,受命回國傳達共產國際“七大”關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和中共代表團的決定,在東南地區組建新的省委、成立東北抗日聯軍,進一步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1936年2月5日,魏拯民回國,到達黑龍江省寧安縣鏡泊湖南湖頭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五軍密營。向五軍和吉東黨組織傳達共產國際七大精神和中共代表團的指示。五軍領導人周保中聽取魏拯民的傳達后,于2月下旬,在寧安縣三道河子,最先把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

    3月,魏拯民在安圖縣迷魂陣密營召開二軍領導干部會議,傳達會議精神和指示后,與會者一致決定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軍長王德泰,魏拯民兼任政委。

    中共南滿省委的創建人

    1936年6月,魏拯民到達金川河里,與楊靖宇會面,應邀參加中共南滿特委第二次代表大會。魏拯民在會上作了《關于國際形勢和共產國際七大精神》的報告。會議根據他的報告決定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緊接著,在河里會家溝召開中共東、南滿特委及抗聯第一、二軍主要領導干部聯席會議,亦稱“河里會議”。鑒于東滿特委和抗聯二軍已撤出東滿,挺進南滿地區建立新的游擊根據地的形勢,魏拯民與楊靖宇商議,把東、南滿黨組織合并,不再成立東滿省委,建立新的南滿省委,經過會議討論,與會者的一致贊同;會議同時決定把抗聯一軍和二軍合編為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魏拯民任南滿省委書記兼一路軍總政治部主任。

    中共南滿省委是吉林省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中共省級機構,魏拯民則成為吉林歷史上第一位中共省委書記。南滿省委下轄東滿特委、磐石中心縣委、柳河縣委、桓(仁)興(京)縣委等地方組織。作為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注重加強軍隊內部黨的建設。他兼任二軍黨委書記,一路軍團以上部隊設黨委,連建支部,還有團小組。

    在政治方面,南滿省委給抗聯一路軍的軍事斗爭提供有力的政治領導和思想保障。1937年7月7日,全國抗戰爆發。魏拯民起草一路軍總司令部布告——《為響應中日大戰告東北同胞書》,號召東北人民武裝自衛,支援抗聯,配合全國抗戰。一路軍各師在吉林省東南部山區和遼寧省清原、興京(今新賓)、桓仁、寬甸等縣境紛紛出擊,給日偽以沉重打擊。

    抗聯的軍事行動在牽制、打擊日本關東軍的同時,也遭致日偽當局更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政治誘降和經濟封鎖,尤其是全面推行“集團部落”政策造成了抗聯和人民分離。1937年末至1938年初的一段時間,一路軍內部產生了急躁、消極等待和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和錯誤思想。在這關鍵時刻,魏拯民于1938年1月10日及時地發出了《給二、四、六師和獨立旅及教導團黨委、全體黨員的信》(史稱“一一0指示”), 要求各部隊堅決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加強地方工作和群眾工作,采取靈活的小部隊的活動方式,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各種不良情緒和思想,樹立長期抗戰思想。該信給困境中的部隊指明了斗爭方向,統一了部隊思想。

    1938年5月,魏拯民與楊靖宇在集安會師,召開領導干部聯席會議(即“第一次老嶺會議”),會議在確定一路軍的軍事方針的同時,決定由魏拯民擔任一路軍副總司令。會后,魏拯民又主持召開部隊干部、戰士大會,楊靖宇在大會上作形勢報告。

    魏拯民在抗聯一路軍極端困難時期,充分發揮了南滿省委的旗幟和精神核心的作用。1938年7月,魏拯民與楊靖宇在集安老嶺召開緊急會議(即“第二次老嶺會議”),討論抗聯一軍一師師長程斌叛變后的形勢與對策。會議決定取消一軍、二軍番號,成立三個方面軍和一個警衛旅。1939年7月,魏拯民在安圖縣漢陽溝正式將二軍第四、第五兩個師改編為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陳翰章、副指揮侯國忠。同年11月5日,黨的六屆六中全會致電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和全體東北同胞,“鼓勵堅持更加長期的持久的艱難的游擊戰爭,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月,為貫徹中央的指示電精神,魏拯民在撫松縣黃泥河子東北的二道松花江沿岸,召開南滿省委會議,決定出版省委機關報《列寧旗》,面向中國民眾編輯《中國報》。魏拯民親自撰寫政論文章,宣傳黨中央的關懷和關內抗戰的大好形勢,在《列寧旗》上發表。

    1939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二周年之際,魏拯民以南滿省委和抗聯一路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表《告東北中國同胞書》,同時,又以一路軍總政治部的名義發表《告偽滿軍中國籍全體官兵同胞書》,兩個同胞書進一步堅定了南滿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魏拯民在充分發揮南滿省委政治、思想保障作用的同時,還積極配合楊靖宇制定重大的軍事方針。從1939年10月開始,日偽當局針對抗聯一路軍發動間島、通化、吉林三省聯合“大討伐”,斗爭形勢進一步惡化。為粉碎日偽的軍事進攻,1939年10月1日至5日,魏拯民與楊靖宇在樺甸縣頭道溜河主持召開中共南滿省委和一路軍主要領導干部會議(史稱“第一次頭道溜河會議”),決定改變斗爭策略,一路軍各部實行化整為零、分散游擊的方針,以保存實力,以利再戰。

    1940年2月,楊靖宇犧牲后,魏拯民肩負起抗聯一路軍的全部重任。3月13日至15日,魏拯民在樺甸縣頭道溜河主持召開南滿省委擴大會議(史稱“第二次頭道溜河會議”),會議對楊靖宇表示沉痛的哀悼。魏拯民帶領大家莊嚴宣誓:“為了祖國人民,為了楊總司令,我們一路軍全體戰士,緊密團結,堅決繼承楊靖宇的事業,踏著烈士的血跡,繼續奮戰,克服一切困難,一定把鬼子趕出去?!睍h決定一路軍余部向北轉移至京圖(今長春至圖們)鐵路以北活動,同時派人赴蘇聯尋求與黨中央取得聯系,抽調干部加強地方工作。會后,魏拯民抱病出征,繼續戰斗。

    抗日戰場的優秀將領

    魏拯民受過高等教育,給人以儒雅的印象。到東北后,一直擔任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似乎與軍事指揮無緣。但是,自身固有的素質和客觀環境,造就了魏拯民的軍事才能。

    魏拯民到東滿后,即改變“不放棄游擊區一寸土地”的“左”傾教條軍事方針,指示二軍獨立師跳出根據地,主動襲擊敵人,開辟新的游擊根據地。1935年春,獨立師各團不斷襲擊敵人的車站、集團部落,并越境進入朝鮮境內襲擊日軍??孤摱娺M入南滿地區后,魏拯民開始直接指揮戰斗,特別是1936年冬,抗聯二軍軍長王德泰在小湯河戰斗中犧牲后,魏拯民肩負起抗聯二軍軍事指揮的重任。

    1936年冬至1937年春,魏拯民統一指揮二軍四師、六師和一軍二師,以師為作戰單位,或化整為零,或化零為整,或師與師之間相互配合,戰斗在撫松、長白、臨江、輝南、濛江(今靖宇)等縣,共進行大小戰斗上百次,與戰斗在興京(新賓)、桓仁、寬甸、清原等地楊靖宇直接指揮的一軍各部隊遙相呼應,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使其圍殲二軍的計劃化為泡影。

    七七事變后,一路軍總部決定由楊靖宇親自帶隊遠征沈海鐵路(今沈陽至海龍),配合全國抗戰。為牽制、迷惑敵人,魏拯民率二軍教導團、獨立旅一部、六師八團等部隊共400余人,進攻輝南縣城。1937年10月26日凌晨,魏拯民采取偷襲戰術,命令部隊隱蔽接近南城門,摸掉哨兵,突然攻入城內,共擊斃20幾名日軍,一部分偽警察被繳械。他指揮部隊,把大批敵人壓制在營房內,迅速打開倉庫,運出大量物資,然后迅速撤離。

    1938年初,楊靖宇率一路軍總司令部直屬部隊從桓仁進入輯安縣(今吉林省集安市),開辟新的游擊根據地。魏拯民計劃同楊靖宇在輯安會師,但日偽軍布防于渾江兩岸和通化一帶,阻止二軍會師。于是,魏拯民采用調虎離山計,派一部分部隊猛攻濛江、金川一帶的集團部落,把敵人調離渾江兩岸,然后又把部隊分為兩部分,分別向桓仁的兩個方向前進,造成二軍要挺進遼東山區的假象,吸引敵人前往圍追堵截。魏拯民則親率300余人突然轉向,進入輯安境內,與楊靖宇部勝利會師。在輯安,魏拯民與楊靖宇共同指揮了蚊子溝和長崗戰斗,徹底消滅了“滿洲剿匪之花”索旅。此后,魏拯民又同楊靖宇共同指揮了第二次襲擊老嶺隧道工程、岔溝突圍、柳樹河子摸火堆、攻打木箕河等多次在一路軍乃至東北抗日聯軍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戰斗。

    1939年8月,魏拯民率一路軍第三方面軍進入安圖縣境內活動。他巧施圍點打援戰術,先攻下大沙河鎮,引出安圖縣城和明月溝兩處敵人出援。魏拯民把部隊埋伏在大醬缸以北的山溝里,一舉將從明月溝出援的宮本“討伐隊”殲滅,將其所乘8輛汽車全部擊毀,全殲宮本隊長以下近百名敵人。接著,又在大醬缸以南5公里處,伏擊從安圖縣城(今安圖縣松江鎮)出援的150余名日軍和20余名“朝鮮特設部隊”,將其全部殲滅。整個戰斗共殲敵500余名,擊毀汽車10余輛,繳獲輕機槍7挺、步槍300余支。同年9月,魏拯民與一路軍三方面軍陳翰章部在敦化縣寒蔥嶺設伏,擊毀敵人汽車11輛,打死日本關東軍駐敦化“討伐隊”司令松島少將以下100余人,同時繳獲一批武器和物資。1940年末,魏拯民的病情愈加嚴重,不得不離開部隊,到密營休養,但是他仍關心著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

    魏拯民作為中共東北黨和軍隊的高級干部,他能夠從大處著眼,從細微之處入手,率先垂范,進行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為“使人民革命軍在政治上鞏固起來”,魏拯民到東滿后,就成立一所“隨營學?!?,對下級干部進行政治軍事教育?!半S營學?!钡恼握n程占三分之二,軍事課程占三分之一。

    魏拯民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關心愛護部隊中的朝鮮族干部戰士,并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魏拯民還利用冬季部隊在密營整訓的機會,舉辦黨員訓練班,以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他親自編寫面向戰士的《政治讀本》和《抗日救國千字文》。到1939年12月,他已編出《政治讀本》一至四冊,由一路軍軍需處各印300本,發至各部隊。

    1939年1月19日,正值春節,一路軍總部在樺甸縣頭道溜河密營舉辦黨員訓練班,魏拯民和楊靖宇分別在會上作了報告。然后,他親自講課,內容包括黨的基本知識,黨的優良傳統和黨員在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中如何發揮模范作用等等。他常對學員們講:“革命不能光靠勇敢和熱情,還要有政治頭腦,要有遠大的理想。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們進步,更能有力量打擊敵人?!?/p>

    身教重于言教。魏拯民作風民主,平等待人,與干部戰士同甘共苦,真心地關心、愛護他們,因而他能夠得到大家的愛戴和擁護。魏拯民在北京求學、從事革命活動期間,由于缺少經費,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三合面的窩窩頭,他因此患上嚴重的胃病,到東北工作后,環境更加艱苦,他的病情日益加重,而且還得了心臟病,但他保持樂觀的態度。他常說:“病怕什么,不怕肉體病,就怕思想有病?!币娝熊姇r氣喘吁吁,有時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同志們便為他做了一副擔架,可他怎么也不肯坐。同志們把繳獲的馬留給他騎,他卻常常把馬讓給傷員。為了他的健康,警衛員有時把好東西多留給他一些,他知道后總是分給傷員。楊靖宇非常惦念他的健康狀況,常常派人送來一些繳獲的大米、白面。而每次魏拯民都分給大家一起享用。有一次,部隊在戰斗中繳獲幾斤咸菜、幾個蘋果和兩盒罐頭。戰士們立即想到了魏拯民,把蘋果和罐頭給他送來。魏拯民摸了摸罐頭,聞了聞蘋果,連說感謝的話??墒撬粋€蘋果也沒舍得吃,讓通信員把蘋果捎給楊靖宇,把罐頭分給兩個傷員。

    魏拯民始終對黨忠貞不渝。由于日偽當局的嚴密封鎖,南滿省委和一路軍同黨中央失去聯系,他通過各種方式千方百計尋求同黨中央建立聯系。他在一次給黨中央的信中寫到:“我們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雙目失明的孩提,東碰西撞,不知所從。當目前偉大的革命浪潮洶涌澎湃之際,我們卻似入銅墻鐵壁之中,四面不通聲息,長期悶在鼓中,總聽不到各處革命凱歌之聲?!?該信充分表達了魏拯民非??释玫近h中央的領導、聽到黨中央聲音的迫切心情。

    魏拯民和戰士們在密營中時常斷糧,無醫無藥。1941年3月8日,帶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抗戰必勝的信心,魏拯民在樺甸縣夾皮溝牡丹嶺二道溝密營不幸病逝。

    魏拯民的卓越才能和巨大貢獻,當年就得到上級黨組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中共代表團的文件評價他是“一位忠誠篤實很有毅力,富有一切能力,久經斗爭的革命家,他的身體雖然不很強壯,可是他以十二分強度支持東滿南滿救國總會的工作,擔負二軍整個的領導?!?/p>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吉林人民不能忘記包括魏拯民在內的無數優秀共產黨員為新中國建立所付出的犧牲。我們緬懷魏拯民的功績,不僅是為了記錄歷史,更是為了昭示世人,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了像魏拯民那樣的共產黨人的奮斗犧牲,才有了今天的獨立和繁榮富強。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


    国产免费观看黄A片A

      <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