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

    所在位置: 首頁>  黨史研究>  綜合研究

    回眸凝望90載 全心全意為人民——紀念中國共產黨在吉林的90周年

    2021-08-30

    90年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經歷了28年硝煙戰火的洗禮,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締造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困難、艱辛探索、頑強奮進,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走上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歷史發展的新時期,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科學發展,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帶領人民走出一條強國富民之路。

    90年后的今天,我們黨已成為執政62年、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大黨,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推進,人民生活在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已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闊步邁進。90年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吉林省是中國共產黨建黨較早的省份。90年來,吉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取得了巨大的歷史功績。

    1、在黨的領導下,吉林各族人民開展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封建軍閥的斗爭,喚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意識,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吉林傳播和影響。

    從1921年黨成立初期,以馬駿、楚圖南、惲代賢等為代表的共產黨員先后來到吉林,他們集合民眾,宣傳革命真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活動,介紹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展反帝愛國運動,把革命的星星之火播撒在吉林大地上,為我省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與此同時,吉林各地的黨組織也建立并發展起來,黨在吉林省第一個支部——中共長春支部,東北地區最早的人民革命政權——延邊和龍縣藥水洞蘇維埃政府等相繼建立,使吉林省黨組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起來,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和推動下,吉林人民經歷了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反日斗爭,進一步提高了階級覺悟,增強了民族意識,為此后黨組織的發展和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奠定了基礎。

    2、在黨的領導下,吉林各族人民歷盡千辛萬苦和流血犧牲,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造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最終取得14年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1931年九一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后,吉林省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立即團結和帶領全省各階級、各階層愛國民眾,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各種形式的反抗斗爭。特別是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及其前身抗日游擊隊、人民革命軍的武裝斗爭,沉重地打擊了日偽的反動統治,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斗爭。吉林大地的抗日烽火,經歷了風起云涌和反復曲折的發展過程,以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魏拯民、王德泰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領導指揮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與數十倍、數百倍于己的日本侵略軍殊死搏斗,英勇殺敵,流血犧牲,有力地鉗制了日軍兵力入關,積極配合全國抗戰。在全國抗日戰爭整體形勢的推動下,吉林人民終于贏來了14年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3、解放戰爭時期,在黨的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和人民民主政權紛紛建立。他們發動群眾,開展剿匪和土地改革運動,吉林各族人民踴躍參軍支前,開展生產,支援東北及全國解放戰爭。

    抗戰勝利之初,以陳云、陶鑄、林楓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分赴吉林開辟工作。在吉林大地作戰的各級黨組織,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與國民黨反動派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擴大人民武裝,開展剿匪和敵后斗爭。與此同時,深入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大力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的根據地。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軍作戰的主戰場就在吉林省,黨領導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軍進行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夏、秋、冬三季攻勢作戰,長春圍困戰和遼沈決戰,最后解放了吉林省。吉林人民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工農業生產,發展工商業,支援前線;尤其是延邊地區的朝鮮族群眾,松原地區的蒙古族群眾,以極大的熱情和勇氣,同漢族群眾一起參軍參展、支援前線、救助傷員。幾十萬吉林英雄兒女隨軍入關作戰,輾轉于長城到海南島之間各個戰場之外,英勇殺敵,艱苦奮斗,為吉林、東北和全國的解放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4、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抗美援朝取得了勝利,全省各族人民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教科文衛等各條戰線也取得了很大成績,黨領導吉林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曲折探索實踐中取得了成功。

    建國后,地處祖國邊陲,與朝鮮山水相連的吉林百廢待興。此時,朝鮮戰爭爆發,黨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黨領導下的吉林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斗,全力以赴支援在朝鮮前線抗擊美國侵略者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為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此后,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吉林全面地建立起來。黨領導吉林人民用了30年時間艱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在這30年中,建起了包括汽車、化工為主體的實力雄厚的重工業基地;實行了增加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生活的農業合作化道路;設立了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門類齊全的大專院校;建立起了包括長春光機所、應化所在內的規模較大的科研機構;發展了以長影、吉劇團等為代表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傳播載體;吉林省為建設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5、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黨的領導下,全省進入改革發展的新時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吉林改革開放的腳步從農村邁向城市,從經濟邁向社會各個領域,在中央實施振興東北戰略的帶動下,吉林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為實現吉林全面振興努力奮進。

    1976年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由于“左”的指導思想仍在延續,吉林省的各項工作處在徘徊狀態。鄧小平的吉林談話吹響了解放思想的號角,他關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闡述,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撥亂反正工作的全面展開,使人們受到了深刻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教育,進一步推動了真理標準大討論的開展,為不久以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事實證明,解放思想就像一把金鑰匙,為吉林省的改革開放打開了大門。

    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的發展成就是巨大的,截至全省十一五規劃完成,我省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成為了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商品糧生產基地。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57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2.4億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教育事業較快發展,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鄉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國企改革不斷深化,民營經濟活力顯著增強,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連續成功舉辦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推進,吉林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當前,正是我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全省各級黨委正按照省委確定的“十二五”時期吉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三化”,實施“三動”戰略,加快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回顧中國共產黨在吉林90年的奮斗歷程,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認真總結黨的建設和發展的基本經驗,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在吉林90年,是把馬克思主義同吉林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前進發展的90年。中國共產黨在吉林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緊密結合吉林具體實際進行革命建設、開拓創業、探索發展、全面振興的歷史。這其中,黨中央幾代領導核心對吉林高度重視和關心,推動了吉林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來到吉林,對吉林2700多萬兒女傾注了深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埋頭苦干,科學發展,求實創新、改善民生,他們的深切關懷和殷切希望,為全省人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 目前,吉林正處于全面振興、快速崛起的良好時期,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全省上下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全省人民,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同時,進一步發揚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我省改革開放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推進理論創新,促進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

    黨在吉林90年,是始終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意識,恪盡興黨之責的90年。黨的建設是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開辟前進道路的強大動力。黨在吉林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始終重視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上世紀20年代長春支部成立時,只有5名黨員,在革命斗爭中,黨組織逐步發展為十余個支部,數十名黨員。到抗日戰爭初期,在吉林省的黨組織經過發展,有800多名黨員、800多名共青團員,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到建國前夕,全省黨員近5萬人,城鄉基層黨支部發展到3451個,各級黨組織加強黨的建設,對黨員進行時事教育、階級教育、黨綱黨章和黨史教育,以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充分發揮黨的先鋒模范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在全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員隊伍不斷擴大,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建設更加重視加強和改進干部能力培養。既注重教育培訓,更注重實踐鍛煉,使各級干部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重要組織保證。全省各級黨委緊密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保證。

    黨在吉林90年,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黨心民心,踐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90年。在14年抗戰中,黨領導下的東北抗聯轉戰吉林大地,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援和密切配合,是抗聯部隊在艱苦環境下堅持抗日游擊戰爭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期,吉林人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物力保障,參軍參戰,支援生產,為全國解放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后,無論是經濟生產,還是政治文化生活,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都能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頑強拼搏、腳踏實地、盡心竭力地為民造福。特別是在吉林發生的歷次抗洪搶險中,黨政軍群齊心協力,以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無私無畏的英雄氣概、可歌可泣的拼搏精神,展現出的偉大抗洪精神,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踐行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各級黨組織具有強大的戰斗力,能夠應對各種風險考驗、駕馭各種復雜局面,對黨忠誠,對人民充滿感情,對事業充滿責任的高尚品質。

    黨在吉林90年,是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一代又一代黨的優秀兒女在白山松水間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吉林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頑強奮進的90年。吉林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的每一個時代,總有一些共產黨人的杰出代表,折射著那個時代最閃亮的光芒。馬駿、楊靖宇、王德泰、魏拯民、陳翰章、李紅光等革命烈士在這里為國家和民族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陳云、彭真、林楓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吉林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建國以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級黨組織、各條戰線的共產黨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在各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勤奮工作,涌現出數不清的英雄模范人物。從“不朽的人”王景洲到“三口大鍋鬧革命”的劉聲,從“雷鋒式的好戰士”劉英俊到“為科學事業獻身的典范”蔣筑英,從東站十委“小巷總理”譚竹青到“英雄無畏的人民衛士”芮志江,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理想信念,綻放人生的光彩。實踐證明,這些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重大歷史關頭,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為黨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績,譜寫了黨團結帶領吉林人民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英雄贊歌。

    在黨的領導下,吉林人民走過了90年的輝煌歷程。歷史啟示我們,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開創吉林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實現吉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吉林人民才能生活得更美好,步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偉大的目標引領著我們,偉大的事業召喚著我們,我們所處的時代充滿機遇和挑戰,我們每一位黨員肩負的使命偉大而光榮,讓我們展現出更加昂揚的精神風貌,煥發出更加旺盛的創造熱情,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不斷描繪吉林振興發展的壯麗圖景!

    (作者單位: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


    国产免费观看黄A片A

      <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