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

    所在位置: 首頁>  黨史研究>  綜合研究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與發展論壇”述略

    2021-08-30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與發展論壇”述略

    為進一步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精神以及胡錦濤視察東北時的講話精神,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2004年7月7日至8日,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吉林省委聯合舉辦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與發展論壇”在長春隆重舉行。論壇組委會收到論文、建議等共163篇。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陳錦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孫英,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王云坤,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王萬賓,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劉東輝等出席論壇并講話。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遼寧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及北京、上海、新疆、內蒙等12個省市論文入選代表10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啟華、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唐憲強分別主持。

    舉辦此次論壇活動,是黨史研究為現實服務的一個重大舉措,是發揮黨史工作資政作用,為黨委政府建言獻策的一種有益嘗試。黨史研究部門、黨史研究者并不只是歷史的記錄者、旁觀者,也是當前深入改革的參與者。要按照江澤民、胡錦濤、曾慶紅等有關黨史研究發揮資政育人作用的指示,具有一種積極參與、服務現實的意識,與時俱進,以自己的特長和資源,為現實服務。這是今后黨史研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與會代表認為,歷史與發展是個好命題。正如今天的中國發展是歷史的中國的發展一樣,今天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我們要尊重歷史,總結歷史,用以指導今天的改革實踐。這次論壇活動,把歷史和現實、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了智力支持。

    現將論壇活動中的交流情況綜述如下: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回顧

    與會代表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黨中央經略和建設東北工業基地的方針政策、毛澤東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和發展等角度,回顧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和發展的不平凡歷程。指出黨中央在中國工業化的長期建設、工業的合理布局和國防安全等方面建設東北的遠見卓識,高度評價了東北工業對在我國建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對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貢獻,全面分析了黨中央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

    代表們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我們黨在新中國初創時期領導建立的基礎性、骨干性、戰略性的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耙晃濉睍r期,東北地區建立了數十個大型、超大型企業,構筑起新中國工業的基本骨架,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此后,數十年間,為內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國家安全和軍隊建設,提供了難以計數的基礎設施和戰略物資,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人才支持和技術支援,提供了至為寶貴的建設經驗和管理經驗,產生了“鞍鋼憲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重要的精神財富和以孟泰、王崇倫、王進喜、王啟民為代表的一大批全國著名的勞動模范,有力地推動了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刻影響了新中國的發展。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迫切需要加強對這種創業精神的研究和弘揚。

    還有代表分析20世紀后半葉東北工業建設投資的歷史特點后認為,談振興,就要尊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基礎,提升基礎優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拓寬融資渠道,增加投資主體;發揮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的歷史優勢,把東北建設成國家經濟增長的第四級。

    科學地分析和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的問題

    專家們認為,要認清我國社會正處在一個重大轉折轉型時期,要順利發展,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思想解放問題,政府官員、經濟界以及平民百姓都應轉變觀念,特別是政府要加快職能的轉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概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像項目、資金那樣看得見、摸得著。一般情況下,大家很容易把它當作一個口號來喊,不是把它當作改革和發展實踐的指導思想。特別是我們這樣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地區,解放思想就更難一些,任務就更重一些,過程就更長一些。振興東北,中央可以從政策、項目和資金上給予支持,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任務卻主要應靠我們自己來完成。要自覺地從一切不適宜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觀念、體制和機制以及做法中解放出來,就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因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如何進行全面的良性的發展,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雖然今年以來全局經濟形勢存在過熱問題,國家宏觀調控是必要的,但是,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發展不同于其他經濟過熱區域,振興工作才剛剛開始,任重道遠。

    大家指出,東北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有許多,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1)市場化程度低,經濟發展活力不足。(2)所有制結構較為單一,國有經濟比重偏高。(3)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企業設備和技術老化。(4)制造業中電子信息產業未能發展起來。(5)企業辦社會等歷史包袱沉重,社會保障和就業壓力大。(6)資源型城市主導產業衰退,接續產業亟待發展。與會專家突出闡述了國家制定的振興東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選擇部分老工業基地城市進行分離辦社會職能,優先選擇列入企業破產計劃;允許商業銀行采取進一步措施處置不良資產和自主減免貸款企業表外欠息;豁免確實難以歸還的欠款,降低資源稅稅額標準,優惠優勢企業的新購設備,率先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優惠財政政策等;簡化調整改造項目審批程序,加大國債或專項資金支持力度,扶持重大科研、攻關項目,鼓勵企業使用國產重大裝備進行技術改造等。

    大家認識到,只有立足東北,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強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面對長期積累的困難和問題,要堅持“積極、科學、理智”的態度,既要搶抓機遇,抓緊工作,又要避免浮躁浮夸,堅持長期艱苦奮斗,防止大起大落。振興老工業基地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程,需要東北三省攜手互相支持,共同發展。東北三省應把各自的調整改造任務放到一個整體平臺上來考慮,放在東北區域經濟布局的戰略性整合和地區協調發展的框架中來進行。建議加強經濟區高層互動,加快經濟區產業資源整合,統籌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國家的支持下,盡快貫通三省東部沿中俄、中朝邊境走向到鐵路線,建設哈爾濱——大連高速鐵路,拓寬沈陽——長春——哈爾濱高速公路,啟動松花江全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通過這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把“東北經濟圈”建成交通發達、出口便利、生態優化的新型工業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礎。

    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是振興東北的根本出路

    專家學者們認為,應當加快行政協調機制的建立,形成高效有序的行政聯系會議制度,把東北地區戰略發展的有關事宜逐步納入行政聯系會議議事日程,盡快在政府層面上加強緊密聯系;必須打破地方性的政策法規障礙,減少各種相互間的政策制約,制定統一的法規規章,為區域間各種資源的高效配置有序流動創造良好的環境;積極制定運用統一的技術、質量標準,打破地方的各種技術壁壘,盡快形成區域內的制度規范,建立統一技術、質量標準體系;加快國有企業市場化的進度,政府應當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制定和調整既有利于宏觀管理又能積極促進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主動為國有企業創造條件,負責任地把企業推向市場,采取一切手段推動國有企業成為市場的真正主人,使政府徹底轉變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職能和觀念,真正成為規范市場秩序,提供市場信息、完善社會保障,建立信用體系,創新競爭機制等各項公益事業服務的主體,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科學合理的確定和調整自身的職能與行為。

    專家學者們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四個發展空間:國有企業改制、國有資產重組,盤活了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才和勞動力市場等帶來的發展空間;民營經濟和輕工業發展不足(特別是中小企業)帶來的發展空間;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深加工帶來的發展空間;對外貿易(周邊國家和地區發展)帶來的發展空間,特別是資源、技術和市場。因此,建議黨和政府緊密圍繞上述四個發展空間,實施觀念的轉變和職能的轉變。

    大力推進東北經濟的結構調整

    專家學者們認為,東北的振興應該做到: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企業經濟布局和結構;以更大的魄力,促進區域內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更加開放的思維,立足于東北實際,又要跳出東北來探索研究制定全新的東北發展戰略。東北的振興應注意三個結合:即與國際國內結合,與區內區外結合,生產流通結合。東北的產業體系應包括四大內容:一是發展現代物流業,二是發展現代批零業,三是發展現代產銷業,四是發展現代電子商務業。重化工業將成為我國新一輪工業化的主導產業,東北工業基地是發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重化工業的火車頭,新型工業化戰略是東北工業振興與發展的必由之路。應當堅持幾個基本原則: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東北的振興與發展,依靠市場經濟來確保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與發展,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要強力支持東北的振興與發展。同時,要注意既往的經驗與教訓,特別是某些理論陷阱和實踐陷阱,如走單一城市化道路,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起決定作用,不切實際地依賴于高科技,而忽視有實效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普及,過于依賴資金的投入,忽視民間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各類經濟組織的建立與發展,以行政區劃代替經濟區劃等等。

    大家認為,在結構問題上,可以統一考慮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優化組合各種國有資源,形成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可以統一考慮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選擇龍頭企業為核心,進行同行業、同類型企業的并購重組,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盡快形成生產能力;可以統一考慮建立區域化的產權交易市場,制定公平一致的產權交易規則,形成統一有序的競爭平臺與環境,促進東北國有經濟資源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得到高效合理地配置;可以統一考慮區域內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營運管理,推進行政、科研、教育、公益事業單位的改革,積極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政策,循序漸進,快速穩妥地積極解決影響經濟結構的重大布局問題。為此,要把握一個目標,即通過深化企業改革、強化技術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提高中央企業的控制力;要以市場為導向,統籌兼顧,量力而行,繼續深化企業改造,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行為和用人機制,保障企業財產所有者、管理者及職工的合法利益;在企業重組過程中,必須堅持既要有利于企業發展搞活,又要保障職工切身利益。要組成專家謀劃論證企業重組的性質、形式、目標、規模、資金、技術、機制、人員等一系列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論證,堅決走出國有企業重組一個,國有資產流失一個的怪圈。

    人才開發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關鍵

    專家學者們認為,人才問題是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正確處理外來人才與本地人才的關系。首先要挖掘本地人才,這是降低振興成本的主要途徑之一。注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而不只是調動少數人的積極性。要學會“借腦”。要有針對性地吸引人才,應當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說、寫、做三者脫節的現象,積極制定和落實公正、合理、科學、積極的人才政策,倡導思想道德、技術水平、業務能力、科研成果等健康向上的人才觀,創造各類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氛圍。東北老工業基地不是缺少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而是缺少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政策。專家建議,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應首先立足本單位本部門的人才培養。選拔干部不能搞一刀切,選拔科技干部更不能搞一刀切。應當用政策和待遇引進人才。對于高級人才應在政策待遇上一視同仁。東北從整體上看并不缺乏人才。相反,大量人才在不斷地流向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因此,振興東北的一個重要任務,首先是要如何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特別是注意黨政部門、科研單位、企業院校中的高級人才,對于人品端正,業務嫻熟,敢于創新的復合性專業技術人員,組織人事部門要擴大視野和范圍,善于發現他們,保護他們,重用他們,在升遷、待遇、任務等方面堅決落實到位,登記造冊,特別管理,督促檢查,這也是當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要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問題

    專家學者們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是振興東北的又一個重大難題。多年來,黨和政府對此進行了大量的投入,但由于種種原因,就業再就業問題始終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除采取常規的做法,如勞動力市場建設、人才交流中心建設、各類就業再就業培訓、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各類就業優惠政策等等以外,要徹底改變傳統觀念:一是把就業再就業同人才開發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二是對年齡較大(有一定固定收入)和未滿18周歲的,建議暫時不列入就業再就業隊伍,實施下崗失業人員立法登記制度,以社區為單位以戶口為依據,徹底查清失業實有人數,包括名義上沒有下崗,但已連續一年以上沒有發放工資的人;三是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公民,以自愿為原則組織起來進行適當公益事業勞動,并允許有限收取勞動報酬,作為勞動的部分補償;四是制定鼓勵大學畢業生或下崗人員自愿組織起來實施創業工程的政策,如在稅收等方面予以至少一年的免征政策,給予下崗職工更加寬松的從事經濟活動的政策環境,從根本上改變就業門檻高、市場發育不健全的病態經濟環境,使畢業生和下崗職工有時間、有機會、有條件、有信心自覺進入市場見習就業,徹底擺脫依靠政府找工作和到國有企業找工作的計劃經濟觀念模式,逐漸培養人們自覺成為市場經濟的主人。

    上述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認識,代表了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理論研究水平的最新成果,對推動振興東北的理論與實踐進程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會議,是對黨史界、理論界、學術界關于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的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和探索;是貫徹胡錦濤同志關于要把黨史研究與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結合起來,為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新問題提供歷史借鑒和視察東北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

    正如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啟華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的。這次論壇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這次活動,是黨史部門與實際工作部門、黨史工作者與實際工作者攜起手來,共同研究重大問題的一次有益嘗試。二是活動井然有序,氣氛熱烈,發言踴躍,會上會下形成了良好的學術環境和研討氛圍,使每個人都收益非淺。論壇的主收獲有三:第一,對中央作出的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戰略決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二,對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思路、對策,有了更加清楚的深刻的認識。第三,對黨史工作為現實服務這個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并總結了新的經驗。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


    国产免费观看黄A片A

      <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