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位于遼源市西安區安家街安仁路36號,是依托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遺址建設的一所專題陳列館。遼源礦工墓作為日本侵略東北,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奴役殘害中國勞工的重要歷史遺存,從一個側面記錄了西安煤礦工人所蒙受的民族屈辱與苦難,見證了日本殖民者的野蠻與殘暴,是吉林省境內重要的涉日遺存之一。2005年11月,礦工墓以其所具有的重要歷史價值和警示教育意義,被中宣部確立為第三批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3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源礦工墓過去被稱為“方家墳”“萬人坑”。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將魔爪伸進了遼源煤礦,實施嚴酷的殖民統治,推行“以人換煤”的罪惡手段,野蠻開采掠奪遼源的煤炭資源,制造了無數殘害中國勞工的殖民暴行。遼源境內現存有6處礦工墓地,每塊墓地埋葬的罹難勞工數以萬計。東城采炭所“方家墳”即是最具典型意義的遺存之一。
日本強盜的殘暴兇狠,并沒有使礦工屈服,礦工們用自己的行動寫下了遼源人民反抗外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光輝一頁。1930年,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昭然若揭之時,中共滿洲省委做出指示,抽調楊文清、楊殿清、鄭大慶三位共產黨員深入西安煤礦,成立中共西安煤礦特別支部,楊文清任特支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對礦工們的自發斗爭因勢利導,使礦山的斗爭風起云涌,如火如荼。1933年2月,中共滿洲省委派楊靖宇來西安視察,傳達了中央關于糾正立三路線左傾盲動錯誤的指示,介紹了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勝利,及蘇區、瑞金的基本情況。鼓勵了礦工的反抗斗志,使西安煤礦的抗日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廣大礦工不屈不撓的斗爭,1945年,遼源迎來了勝利的曙光,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在民族獨立的暖陽下過起了幸福的生活。而作為歷史,礦工墓記錄了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里人們所遭受的苦難,日本侵略者的罪惡罄竹難書。
1963年,礦工墓開始發掘整理歷史遺存與史料?,F存有8處尸骨展示廳及1處煉人爐遺址。保存著比較完整的礦工遺骸207具,溝崗上存有3000多座礦工墳。1966年建立階級教育展覽館,2001年改建遼源礦工墓陳列館,2005年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2008年3月成為吉林省首批免費開放展館;2015年,在國家及省市財政部門的支持下,對礦工墓遺址館進行了全面的展示提升。據統計,1964年至今接待國內外社會各界人士近6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