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

    所在位置: 首頁>  黨史研究>  專題研究

    中共南滿省委的建立

    2021-08-30

    中共南滿省委成立于1936年7月,結束于1941年3月。它是中國共產黨在吉林省境內建立的第一個省級領導機構。

    中共滿洲省委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設在東北的最高領導機構。自1932年以來,中共滿洲省委即受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和中共代表團的雙重領導。1934年4月,由于共青團滿洲省委宣傳部長和書記先后被捕叛變,使滿洲黨、團省委遭到嚴重破壞,無法正常開展工作。

    1934年9月,中共代表團開始直接領導東北工作,并派吳平以中共滿洲省委吉東巡視員的身份到東北,向滿洲省委轉達了代表團關于建立珠河、磐石、吉東、東滿四個特委,滿洲省委只設三個常委,取消宣傳部、組織部干事的決定,以期通過精干滿洲省委,組建四個能夠“獨立工作”的特委,來加強對北滿、南滿、吉東、東滿四大游擊區的具體領導。

    共產國際“七大”之后,中共代表團全面分析了東北黨組織的狀況,確定了改組東北黨組織的原則和方法。決定:撤銷中共滿洲省委,以四大游擊區為中心,組建吉東、東滿、哈東、南滿四個省委,“直接獨立領導四大游擊區和抗日聯軍、人民革命軍的工作”。1936年1月9日,中共滿洲省委工作正式結束。

    根據中共代表團關于組建中共東滿省委的指示,已被任命為東滿省委書記的魏拯民返回東北后,立即著手籌建中共東滿省委。但是,由于東滿游擊區和東滿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組建中共東滿省委的計劃沒能實現。

    1936年7月上旬,魏拯民在出席中共南滿第二次代表大會之后,又在金川河里的會家溝與楊靖宇共同主持召開了中共東、南滿特委及抗聯第一、二軍主要領導干部聯席會議,亦稱河里會議。會上,魏拯民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精神和中共代表團關于撤銷滿洲省委、組建4個省委及成立抗日聯軍的指示。會議根據這些指示精神,討論了東、南滿黨組織合并和抗聯第一、二軍合組為抗聯第一路軍等問題,決定將東、南滿黨組織合并組成中共南滿省委,魏拯民任省委書記,楊靖宇、李東光、王德泰、李學忠、劉佐健、全光、韓仁和、宋鐵巖、曹亞范、周樹東、王潤成、陳翰章等13人為委員。省委設組織部、宣傳部、青年部、地方工作部及編輯部。同時,撤銷南滿特委,其所屬的磐石中心縣委、柳河縣委、桓興縣委改由南滿省委直接領導;重建東滿特委,負責領導東滿各縣和新開辟工作的撫松、長白等地黨組織。會議根據青年團世界第六次代表大會精神,決定將共青團南滿特委改為各界青年的統一戰線組織——抗日救國青年團南滿總會。會議還決定將抗聯第一軍和第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王德泰任副總司令兼政委,魏拯民任總政治部主任。第一路軍下轄第一軍和第二軍共六個師,第一軍轄第一、二、三師,第二軍所轄的第一、二、三師改為第四、五、六師。會議根據“六三指示信”關于擴大游擊運動和游擊區域的指示精神,確定了向遼南、遼西發展,擴大游擊區域的軍事計劃。根據這一計劃,決定第一軍軍部和第一、三、四師進行西征,打通與關內紅軍的聯系,在更大的區域里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第二軍軍部和第二、六師在撫松、濛江、通化、長白、臨江等游擊區堅持斗爭;第五師仍留在東滿、綏寧地區,配合第五軍開展游擊活動,同時保持第一路軍、南滿省委與第五軍、第三軍和吉東、北滿黨組織的聯系。

    河里會議是吉林省黨組織和東北抗日聯軍發展歷程中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組成的中共南滿省委,是中國共產黨在吉林省境內誕生的第一個省級領導機構;會議組建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地區最有影響、最有戰斗力的抗日武裝之一。在中共南滿省委和抗聯第一路軍的統一領導與指揮下,東、南滿抗日游擊戰爭迅速掀起新的高潮。

    1938年秋,桓興縣委解體,南滿省委所屬基層黨組織幾乎全部遭到破壞。1941年3月魏拯民犧牲后,南滿省委停止活動。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


    国产免费观看黄A片A

      <progress id="ihk59"><big id="ihk59"></big></progress><li id="ihk59"></li>

    1. <dd id="ihk59"></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