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剿匪斗爭
東北光復后不久,各類股匪蜂擁而起,危害四方。這一時期的土匪多為政治土匪,其目標就是要與共產黨爭城奪地,擾亂破壞民主政權,反對共產黨。
分布在吉長、吉東、通化、白城子等地的各類土匪約有6萬人。為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保障新生民主政權正常運轉,各地黨組織建立伊始,便把肅清日偽殘余、清剿土匪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展開了堅決的斗爭。
為確保吉長地區的安全,吉林軍區直屬部隊、永吉軍分區及駐軍立即投入到剿匪斗爭中。萬毅縱隊第一支隊于1945年11月下旬返回磐石一帶剿匪。11月28日,第一支隊一部配合永吉軍分區保安第三總隊擊潰樺甸縣城土匪。萬毅縱隊第二支隊于1946年1月1日,收復懷德縣城,殲匪1300余人。1月10日,第二支隊一部在伊通景家臺成功截擊了從長春西調的東北保安第二總隊,俘敵800余人。萬毅縱隊在駐扎吉林的3個月當中,參加剿匪作戰13次,殲敵4254人,保障了吉長南部地區的安全。
吉林軍區獨立支隊在長春北部榆樹、農安、德惠等地剿匪。1945年12月27日,獨立支隊向榆樹縣城發起總攻,在田松支隊和永吉軍分區吉林游擊總隊的策應下,一舉收復榆樹縣城,殲匪1000余人。田松支隊和吉林軍區范德林團在吉林市北部地區剿匪。田松支隊在北進哈爾濱途中,于1945年11月28日殲滅劉化軒自衛團,占領永吉重鎮烏拉街,接著又取得溪浪河和白旗屯剿匪的勝利。12月16日,田松支隊會同范德林團收復舒蘭縣城。吉長部隊在長春西北懷德、乾安、長嶺一帶剿匪。于1945年10月29日收復長嶺縣城,11月10日又進駐乾安縣城。吉東地區是整個東滿的大后方,也是土匪經常出沒的地方。從1945年底至1946年2月,延邊軍分區指揮所屬部隊,連續消滅和擊潰了延吉的錢輔興、和龍的霍迎春、汪清的馬喜山等大股土匪。
通化地區的匪情特點是,偽滿漢奸、國民黨特務與不甘失敗的日本法西斯分子相互勾結,制造反革命暴亂事件。1945年11月初,通化專署和通化支隊聯合發出剿匪指示,并派部隊分赴各地剿匪。11月5日,通化支隊在萬毅縱隊支援下,殲滅了圍攻通化市的輯安、臨江、通化縣的土匪800余人。12月初,又平息了輯安縣的暴亂事件。各地剿匪部隊也都取得了重大戰果。
1945年底,白城子地區地、縣兩級民主政權剛剛建立,即遭國民黨收編的“光復軍”匪徒和反動的地主武裝的襲擾破壞。1946年1月4日,駐白城子蘇軍確認“光復軍”為土匪后,誘捕了7縣“光復軍”頭目,擊潰頑抗的土匪。1月下旬,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主力奉命進入白城子地區,22日占領開通,29日收復了洮南。2月1日軍分區收復安廣、瞻榆等縣。與此同時,曹里懷率吉黑縱隊進駐扶余、郭前旗,隨后收復大賚、乾安等縣。2月中旬,吉遼軍區所屬遼北軍區第一四七團和教導第二旅獨立第十團,收復了長嶺縣城。至此,白城子地區各縣(旗)均被收復。
1946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撤出四平、長春、吉林以后,形成了敵兵壓境,后方緊張的嚴重局勢。隨著國民黨軍隊的大舉進攻,一些被擊潰的土匪死灰復燃,東山再起,地主武裝、黑惡勢力也乘機反攻倒算,襲擊民主政權,破壞根據地建設,企圖與國民黨軍隊里應外合。內外夾擊,置共產黨和民主力量于死地。在這一時期,東滿地區約有土匪5000余人,多活動于吉南、吉北地區。遼吉地區約有土匪5000余人,多活動于大 賚 、 乾 安 、 郭前旗一帶。這些土匪數量雖然不多,但多為殘匪骨干頑固份子,多與國民黨有聯系或受國民黨軍隊直接指揮,他們對解放區、根據地情況較熟,有作戰經驗,狡猾刁悍,很難對付。如不及時剿滅,將對根據地造成極大威脅。
為在短時期內,將東北解放區內部的頑匪徹底消滅,以解除后顧之憂,1946年6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作出了“關于剿匪工作的決定”,重新布置力量,動員一部分野戰部隊及所有的地方部隊,劃分地區對土匪開展清剿,先消滅數量最多、對我危害最大的大股土匪,然后再進剿小股流竄的土匪,消滅殘匪。
按照東北局和東總的指示,吉林省委于7月下旬制訂了“武裝清剿與政治斗爭相結合,發動群眾與專門偵破相結合”的剿匪方針。遼吉省委于7月28日發出《關于武裝斗爭的方針及其建設的指示》,指出:“必須集中力量,爭取時間,利用停戰間隙來準備自衛——加緊剿匪……”
此時,活動于吉南地區的各種土匪約有50余股共3000多人,配合國民黨軍不斷襲擾根據地。其中從敦化流竄到樺甸夾皮溝的張榮春,與夾皮溝金礦的反動把頭相勾結,反動氣焰十分囂張。經常襲擊軍分區部隊駐地。7月下旬,第二十四旅一部及樺甸縣保安團殲滅了張榮春土匪大部,肅清了江東土匪,吉南地委、專署遷駐夾皮溝,恢復了金礦生產。磐雙伊中心縣委成立后,為了開辟樺南地區工作,配合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二團剿滅了“九江好”土匪大部。10月初,樺南游擊大隊又將匪首陳中有活捉,予以鎮壓,使樺南地區日趨安定。磐石縣大隊和武工隊在群眾的支持下,經常出其不意地襲擊匪巢,迫使小股土匪降的降,散的散,保證了輝發江以南地區的安寧。與此同時,第七十二團還幫助永南縣大隊圍剿了“德勝軍”、“青山好”、“草上飛”等土匪,確保了吉南敵后游擊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
吉北地委成立之初,正是土匪猖狂之時,僅榆樹縣就有17股之多,其中“占中央”、“雙山”等土匪,經常襲擊基層民主政權,殺害干部。舒蘭縣約有土匪15股,較大的有“青山”、“金山好”等。兩縣土匪最多時曾達2000余人。吉北地委為保證根據地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第一縱隊第二師第六團的支援下,對各股土匪逐個發起攻勢,在群眾的配合下,到年底前,將土匪基本肅清,穩定了吉北地區的局勢。
在遼吉二分區,東北民主聯軍北撤之后,境內土匪四起,在國民黨“縱匪反共”方針的鼓噪下,一時間土匪遍地流竄,橫行鄉里。遼吉二地委及時指示軍分區部隊和各縣大隊要把剿匪作為主要任務。僅在長嶺縣境內,就進行剿匪戰斗50余次,斃傷土匪450余人,俘獲300余人。
在遼吉三分區,軍分區部隊配合各縣武裝,在郭前旗剿滅了“大五洋”、“過江好”等土匪2000余人,在大賚、安廣縣圍剿了“占北”、“兩點”等土匪,還擊垮了“金山”、“金?!钡韧练?00余人,肅清了匪患。在遼吉四分區,部隊于1946年10月到年底,剿匪作戰20余次,殲匪1300余人。到1947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圍剿土匪的任務。
至1946年12月末,各地大股土匪基本被肅清,人民武裝得到了壯大和發展,根據地秩序大為改觀。為進一步肅清殘匪,各地從1947年1月至5月相繼開展了“挖匪根”運動。各地在軍民共剿的同時,采取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相結合,使殘匪無藏身之地,只好投降。
自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各根據地經過近一年的群眾性的剿匪斗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東北解放區剿匪斗爭的勝利,是在特殊境況下取得的,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它不僅有力地保衛了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保衛了根據地的恢復和建設,密切了我黨我軍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極大地鞏固我軍的戰略后方,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積極貢獻;而且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為日后的全國各解放區剿匪提供了借鑒。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