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紅色資源潛能以紅色旅游賦能吉林經濟振興
吉林省作為東北抗聯創建地、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和新中國汽車工業、新中國電影事業和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紅色資源類型多樣,底蘊厚重,特色鮮明,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多重價值。為更好發揮紅色資源在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議從挖掘紅色資源潛力、打響紅色資源知名度、創新紅色資源開發思路等方面入手,探索以紅色旅游為著力點的吉林省紅色資源開發利用路徑,助力吉林經濟振興。
一、吉林省紅色資源和紅色旅游發展現狀
(一)紅色資源發展現狀
我省紅色資源呈現分布廣泛、地域特色顯著等特征,跨越黨組織發展早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后四個歷史時期。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現有革命遺址269處,烈士紀念設施541處、革命歷史紀念館(博物館)28家、館藏革命文物6000余件。
目前,我省在紅色資源開發利用上還存在著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比例偏低、基礎修繕和設施建設滯后、紅色教育內容形式創新不足等問題。
1、我省已經被認定的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的數量較少。吉林省現有紅色資源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保護單位59處,市級保護單位34處,縣級保護單位87處,未定級保護單位383處。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4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6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6處,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6處,未定利用級別424處。此外,還有吉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42處。
2、受財力所限,我省對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的財政投入相對不足。部分紅色資源或年久失修、或瀕臨破壞,或開發受阻。例如我省四平市財政比較困難,那里的重要革命遺址損毀得比較嚴重。以李富春為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西滿分局舊址是非常重要的革命遺址,位于雙遼一座天主教堂,因沒有保護經費,年久失修,于2005年倒塌。
3、紅色資源教育點參觀形式、講解形式大同小異。重參觀展示,輕科技運用,缺乏參與性、體驗性和互動性的問題比較突出。各地場館或遺址遺跡的解說詞基本以敘事為主,缺少對人物和事件精神內涵的闡釋與展示。場館布置基本都是雕像、圖片加一些實物,個別的有幾段視頻,真正從人物個性和遺址遺跡特點出發,進行深入挖掘再創作的很少。
(二)紅色旅游發展現狀
我省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涌現出了一批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路線。現已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的有8處16個景區,A級景區7個,其中5A級1個、4A級3個、3A級3個。另外,有23處紅色資源于2021年成功入選國家“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還設計推出了“吉林省百佳紅色旅游地(舊址)”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為廣大群眾提供了省內紅色旅游目的地的權威名單和紅色旅游的路線指南。
我省紅色旅游的發展勢頭日益強勁,現已成為紅色旅游的熱點地區。2017年至2021年底,我省4年間累計接待游客3305萬人次。2021年紅色旅游熱度TOP10省份中,吉林省熱度漲幅為196%,位列全國第三位。僅2019年上半年,我省紅色旅游景區接待人數即達到107.9萬人次,國慶假期接待游客1814.11萬人次,同比增長14.46%,實現旅游總收入134.34億元,同比增長20.60%。四平戰役紀念館、楊靖宇烈士陵園、敦化市寒蔥嶺戰跡地等紅色遺址成為紅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僅寒蔥嶺2020年即接待10萬人次。
但在吉林省開發利用本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同時,還面臨著宣傳力度不足和東三省一體化等問題。一方面,我省紅色旅游資源無法與天安門、井岡山、嘉興南湖等國內紅色旅游重點景區相比,導致紅色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偏低;另一方面,受東三省一體化影響,一些東三省共有的紅色資源被黑龍江省和遼寧省搶先開發和利用。例如黑龍江省推出了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東北抗聯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牡丹江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等42個出行目的地,遼寧省推出了“不忘國恥·英勇抗戰”“遼沈槍聲·解放號角”“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共和國長子·新時代工業”等紅色主題旅游線路。相較而言,我省紅色旅游還缺乏自己的特色品牌效應和知名度。
二、新時代背景下加快吉林省紅色旅游發展對策建議
紅色旅游是吉林省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擦亮紅色吉林品牌、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關鍵途徑之一。
紅色旅游產業現已成為傳承革命精神的新陣地。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年輕一代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日漸增強。紅色旅游,是他們表達愛國熱情的一種方式,既能滿足出行的需求,又能感悟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帶來的精神震撼,已成為超越了一般旅游業態的新業態?!吨袊t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顯示,在2021年紅色旅游客群中,90后、00后人群占比達到51%以上。
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還可以反哺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近幾年,紅色旅游產業收入正在逐年增加。據國內有關研究測算,在中國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第三產業相應增加10.7元消費,旅游業已經成為推動內需發展、促進形成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抓手。不斷增長的紅色旅游收入可以用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文物保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建設中。
現階段,吉林省應從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潛力、打響紅色旅游資源知名度、創新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思路三方面著手,大力推進紅色旅游發展。
(一)深入挖掘,“活”化紅色旅游資源
可借鑒井岡山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方法,按照歷史文化遺址、自然景觀、標志性景觀符號等分類進行開發。
一是重點加強歷史遺址遺跡開發。歷史遺址遺跡是紅色旅游資源創造的精神文化基礎,包括革命遺址、文物等有形物質資源和名人歷史事件等無形資源,可借助AR、VR、全息影像等技術打造紅色文化數字館、紅色影像、紅色紀錄片等。我省可圍繞東北抗聯、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事件挖掘歷史遺址遺跡的紅色精神文化價值,通過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的形式開發利用無形資源。
二是“紅綠結合”協同開發自然景觀資源。通過豐富景區旅游吸引物方法,按照“紅綠結合”資源開發模式,巧妙融合紅色旅游資源和生態資源,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紅色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例如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依托當地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和豐富的綠色、古色資源,以“黃麻起義發源地·中國第一將軍縣”為核心品牌,以黃麻起義紀念園紅色5A級景區創建為龍頭,推進紅色旅游、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努力將紅安打造成為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我省可以借鑒這一經驗,通過將長白山滑雪銀山資源與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相結合,針對現有開發項目中滑雪、冰上自駕、雪地摩托林海穿越、溫泉康養、冰雪攝影、賞冰燈冰雕雪雕等項目存在的游客體驗參與性不強的問題,可創造性開發一些融入紅色資源的群體性、大眾化冰雪運動項目,在冰雪運動中探尋抗聯精神,感悟東北抗聯武裝斗爭走過的艱辛歷程,如參觀奶頭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紀念館、探尋王德泰軍長英雄事跡等,使游客更好的感受革命先輩生存和戰斗的艱苦環境,增強游客觀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實現紅色旅游與自然資源協同開發利用。
三是深挖標志性景觀符號精神內涵。標志性景觀符號蘊含著深厚的紅色精神內核,具有標志性、特色性等特點,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銜接游客個體與黨的精神認同,從而達到既能享受觀光,又能了解革命歷史、學習革命斗爭精神、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的目的?!叭厝龘u籃”作為吉林省的紅色標識,承載著幾代吉林兒女永不褪色的浴血奮斗、開拓創新的紅色記憶,可以借鑒井岡山景區借助《念奴嬌·井岡山》《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宣傳開發形式,推出井岡火炬、井岡紅旗等一批旅游文創產品的經驗,設計并建設一批帶有紅旗轎車、長春電影制片廠、一汽建設、空軍航空大學元素的標志性景觀符號,還可以通過影像、圖片、雕塑、郵票等不同形式的物質載體突出展示其標志性景觀符號,如紀念碑、集團辦公大樓、電影廠大門,并將其蘊含的豐富精神內涵傳達給游客。
四是設計具有行為文化價值的紅色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借鑒“重走紅軍路”活動,精心設計“東北抗聯紅色游”“四戰四平游”等精品線路,與此同時,將行為文化價值注入其中,通過“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為主題的活動和唱紅歌、讀經典、演話劇等形式,將重走革命道路、重穿紅軍裝、重吃紅軍飯等集體性、參與性高的活動融入紅色旅游線路中,通過喚醒集體記憶和紅色文化體驗,增強游客與革命歷史情境互動,增強游客對紅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二)擦亮品牌,打響紅色旅游資源知名度
一是積極推動紅色資源和紅色文創相結合。通過舉辦紅色文創產品展銷活動、設立“紅色記憶”“黨史印記”“紅色足跡”等網上展館,創新利用和傳播吉林紅色文化,打造吉林省紅色資源、紅色旅游的對外宣傳陣地,實現紅色資源與文化產業創造力相結合,推動吉林紅色資源“活起來”向“火起來”轉變。例如,可以學習福建龍巖市長汀縣推出《成功從這里開始——龍巖》郵票珍藏冊、長汀中復村主題郵局開業紀念封、共和國郵政搖籃展覽館開館紀念封、“紅古田”系列等文創產品的成功經驗,向國家郵政部門申請,在我省紅色旅游景點印發相應郵票珍藏冊、紀念封。大力推進文化文物單位與文創產業企業的合作,鼓勵省內文創龍頭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我省紅色創意產品的設計、開發、市場營銷中來,推出一批具有吉林紅色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
二是強力打造聯動宣傳模式。為進一步擴大紅色旅游品牌知名度,可借鑒“我和我的祖國”紅色旅游系列媒體采風活動,發揮權威媒體導向力,通過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渠道大力宣傳我省的紅色旅游資源,由國內專業采風團隊收集、整理、制作相關視頻圖片進行報道,充分宣傳展示吉林省紅色旅游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同時,結合新媒體宣傳特點,以權威媒體為主陣地,同步學習強國、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自媒體平臺等傳播關于我省紅色旅游資源的圖文快訊和深度報道,全方位、全媒體宣傳展示吉林紅色旅游資源,提高我省紅色旅游資源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如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與吉林電視臺合作拍攝了8集大型文獻紀錄片《百年紅星耀吉林》、6集大型東北抗聯專題片《信仰的光芒》以及與吉林電視臺“好好學習”欄目聯合制作的電視片《紅色血脈》。
(三)創新思路,做好統籌發展的項目規劃
要創新開發利用紅色資源,發揮紅色資源在帶動地區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可將紅色資源與紅色文化旅游開發、鄉村振興相結合,落實全局規劃,通過積極開發紅色旅游產品,打造主題鮮明、覆蓋全面、經濟效益強的精品旅游路線和有吉林特色的紅色旅游文創產品。
一是突出紅色資源點線面主題意義。按“有跡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的設計思路,結合紅色資源空間分布特點和當地特有文化歷史、產業經濟發展情況,打造星火燎原主題游(長春、四平、通化、松原、延邊)、抗戰十四年主題游(吉林、通化、白山、延邊)、迎接解放主題游(白山、四平、吉林、長春)、工業基地偉大成就主題游(長春、吉林)、抗美援朝主題游(通化、延吉)等精品旅游路線,擴大旅游經濟覆蓋范圍、地區,推動吉林紅色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打造吉林省經濟增長新引擎、新動能。
二是以“紅色旅游+”模式延伸旅游產業鏈條。要強化紅色旅游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協同推進與會展旅游、影視旅游、休閑度假、研學旅游、生態旅游、工業旅游、鄉村旅游等產業結構相符的紅色旅游區,形成以紅色旅游為驅動、多產業相互融合的紅色旅游產業經濟。例如讓“吉林紅”亮相于農博會、汽博會、電影節、東北亞博覽會、冰雪節、航空展;與旅游示范機場、旅游企業、航空公司開展合作,打造紅色旅游精品航空旅游線路,以紅色旅游帶動吉林省通用航空行業企業發展;推出“紅色旅游+”研學旅行套餐、休閑旅游套餐,引導游客在研學、休閑游的同時,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
三是創新帶動鄉村經濟發展。通過加大電商人才培養和產業經濟培育,借助電商短視頻、網紅主播等形式,以紅色資源文創產品銷售、鄉村旅游、博物館旅游等產業經濟模式為帶動,助推文創產業、鄉村旅游與紅色旅游同頻共振。通過全方位創新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活化吉林省農村經濟,帶動鄉村經濟振興。這方面可以借鑒安徽省金寨縣湯家匯鎮通過紅色旅游與農村電商的融合,帶領當地村民走上致富增收之路的先進經驗,在我省各紅色旅游景區,吸引農村電商進駐,讓游客在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能十分方便地購買到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產品,并成為這些農村電商的長期客戶。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