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吉林省具有黨史和警示教育價值的歷史遺址集約式保護、發掘、利用的思考
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同志近年來反復強調:“更加注重保護發掘吉林地域歷史文化資源”。他在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 “我們在全國擁有厚重、獨特、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一定要增強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這么豐富的文物資源,要把它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他在年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 “長白山文化大有文章可做”,當務之急是要“賦予時代精神”。 從1840年鴉片戰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近代歷史文化遺址是吉林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長白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吉林省近代歷史內涵豐富,獨具特色,既具極高的警示教育價值,又具有極高的黨史教育價值,應該集約地保護、發掘、利用,體現兩者的完整性。
一、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保護、發掘、利用體現完整性的意義
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保護、發掘、利用的完整性是客觀反映歷史全貌的要求。中國近代歷史,既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的歷史,更是中國人民英勇斗爭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革命的歷史,既記載著式微滄桑,又閃耀著耀眼光芒。吉林省近代歷史遺址應該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中國近代歷史的文化縮影,深刻反映中國近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演變。
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保護、發掘、利用的完整性是充分發揮教育功能的要求。中國近代歷史遺址資政育人功能是用偉大成就激勵人,用優良傳統的教育人,用成功經驗啟迪人,用歷史教訓警示人。只有把握主旋律與多樣性,近代歷史重要遺址才能從正反兩個方面發揮資政育人的教育功能。
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保護、發掘、利用的完整性是全面提升吉林文化的要求。近代歷史重要遺址體現吉林文化的氣質和風采,是展示吉林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名片,其保護、發掘、利用必須站位高遠、體現全局,突出主線、富有特色,相互兼顧、統籌發展,把握厚重性、獨特性、豐富性的內在統一,促進美好吉林建設。
二、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保護、發掘、利用的現狀
毋庸諱言, 吉林省歷史上由于是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交匯處,又曾經是偽滿洲國的腹地,特別是長春市曾經淪為偽滿洲國的首都,因此留下了許多記載著日俄侵略者罪惡的舊址。從建設“愛國主義和警示教育基地”和保留“警示性文化遺產”的角度,這些歷史舊址應該保護、發掘、利用。但是, 不能簡單地只由這些歷史舊址代表長春市乃至吉林省的地域文化品牌的基本定位和名片的主要內涵。
吉林省中共黨的組織建立比較早,是東北抗聯的根據地,也是解放戰爭的重要戰場。吉林省有許多重要的革命遺址,楊靖宇殉國地、七道江會議舊址等都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即使長春市也有不少歷史階段性和代表性的重要革命遺址。反映黨的組織建立的有二道溝郵局舊址,吉林省中共第一個通訊站在這里。反映黨領導抗日斗爭的有關東軍司令部、新京政法大學舊址,楊靖宇遺首曾經放置在這些地方。還有護國般若寺舊址,趙尚志的遺首曾經掩埋在這里。反映黨領導解放戰爭的有滿洲碳礦株式會社舊址,曾是中共中央東北局在長春辦公地舊址,等等。
近年來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保護、發掘、利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進行了全省范圍的革命遺址普查,出版了《吉林省革命遺址要覽》,修繕了吉林省中共第一個通訊站舊址、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所舊址等,命名了兩批計20個省級黨史教育基地。積極準備申請“世界警示性文化遺產”,公布了長春市首批保護歷史建筑名錄,將偽滿皇宮博物院劃歸長春市實行屬地管理,對偽滿皇宮進行了修舊如舊的保護和恢復建設,累計投資6億多元,成為國家首批五A級旅游景區。
但是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保護、發掘、利用還存在問題。首先,認識的科學性不夠。對偽滿遺址,有的人引以為恥而主張清除,有的引以為傲而推崇失度。其次,保護的平衡性不夠。保護對象偽滿遺址偏多,革命遺址偏少。長春市首批保護歷史建筑近百座,革命遺址占不到10%,絕大部分是偽滿遺址。再次,利用的協調性不夠。許多近代歷史遺址既是偽滿遺址,又是革命遺址。但利用中注意警示教育的多,同時注意黨史教育的少。
三、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集約式保護、發掘、利用的建議
(一)思想先行,提高認識??茖W的認知和高度的共識是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集約式保護、發掘、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圍繞近代歷史重要遺址,組織開展長期持久、多種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對這些遺址厚重性、獨特性、豐富性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以期最大化地擴展認知度和共識度,增強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升發掘、保護、利用的科學化水平。
(二)珍惜資源、搶救為先。近代歷史遺址具有不可再生性,搶救工作迫在眉睫。吉林省有些近代歷史重要遺址瀕危,有些已經消亡。在長春市樹勛小學院內的吉長道立師范學校舊址,也是吉林省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長春支部)舊址,是吉林地方黨史上非常重要的革命遺址。這個遺址在2006年學校改造過程中被盲目拆毀。以李富春為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西滿分局舊址是非常重要的革命遺址,位于雙遼市一座天主教堂,因年久失修,于2005年倒塌。
(三)深入發掘、豐富資源。要努力改變中心城市近代歷史重要遺址警示教育類多,黨史教育類少的不平衡狀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曾經在這片熱土上英勇奮斗,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由于吉林省先后處于奉系軍閥和日本侵略統治的心臟地區,革命斗爭被迫處于地下秘密狀態或森林游擊狀態。由于陳云、彭真、陶鑄等在抗戰勝利后挺進東北,東北解放后又繼續南下。吉林省近代歷史重要遺址其革命遺址的附加值,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加之歲月悠遠,人事變遷,必須通過查找資料、認真研究、實地踏查,深入發掘,才能豐富起來。
(四)統籌兼顧,相得益彰。加強警示教育基地建設與黨史教育基地建設的協調。長春市大和旅社舊址,曾經是周保中在長春辦公地舊址。吉林市熙洽公館舊址,曾經是中共吉林特支辦公地舊址等等。吉林省許多重要的近代歷史遺址,既是偽滿遺址,又是革命遺址,這是其保護、發掘、利用的特點和優勢。在掛牌、立碑、雕像、布展的工作中要兩者兼顧,相得益彰,不能顧此失彼。
(五)因地制宜、分步推進。近代歷史重要遺址集約式保護、發掘、利用是以相應的資金保障為基礎的漸進式工程。在遺址外觀最基本的保護是掛牌,向外界明示;條件允許,爭取立碑;能夠樹立雕像更好。尤其是遺址標志性建筑已經消亡的更需要立碑、立像。在遺址內部發揮功能最基本的應是展示相關歷史照片及說明;條件允許,爭取設立展室;能夠建立展館,甚至建立文化遺產公園更好。
(六)集中力量、重點修繕。吉林省是經濟欠發達省份。經濟不夠發達,投放在近代歷史遺址集約式保護、發掘、利用的經費相對不足,普遍存在經費短缺的情況。目前必須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集中力量,有序展開,科學制定和有效發布近代歷史重要遺址名錄,重點修繕與全國、全省或當地黨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緊密聯系的紀念地、舊址、故居以及具有較大規模的展覽館和紀念館。
(七)建立機制、整體保護。近代歷史重要遺址有些瀕危,有些集約式保護、發掘、利用不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缺少責任意識,有的是產權歸屬復雜、有的是缺少保護經費、有的是缺少史料信息,等等。由單位保護為主向整體保護為主轉變,建立合作機制,勢在必行。各類職能部門和產權單位,應打破傳統邊界,密切配合。
(八)強化輻射、充分利用。近代歷史重要遺址由單純保護向保護、利用轉變,加大保護、發掘、利用結合的力度、深度和廣度。近代歷史重要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工作要融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入文化產業發展,融入城市整體建設,發揮其展示地域文化、促進地域發展和激發地域主體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