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重要思想之現實思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以中美關系實現正?;腿h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國際國內條件為發韌,就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重要思想,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谶@一重要思想的深入研究發現,鄧小平始終是將解決臺灣問題放置于處理中美關系的國際大背景中著眼的。系統研究新時期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重要思想,對于深刻理解鄧小平祖國統一思想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并以此為方法論指導,在實踐層面正確認識與處理當前的重大國際國內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
鄧小平曾于1974年年底接替周恩來主持中美關系正?;恼勁?。自1977年第三次復出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鄧小平是中國對美政策的主要決策者,也是“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創建者。作為政治偉人鄧小平對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的深層認識主要基于對歷史和現實的客觀把握。
(一)鄧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黨和政府日常工作期間果斷反對美國對臺灣的“倒聯絡處”方案。1974年11月,鄧小平會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會談過程中,基辛格向中方提出,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處境與其他國家不同,一是美臺訂有《共同防御條約》,二是美國國內存在一股親臺勢力;因此,美國愿意按“日本方式”解決中美關系正?;瘑栴},但要在臺灣設立“聯絡處”;美國將在1977年全部撤完駐臺美軍,但因沒有找到妥善解決《共同防御條約》問題的方案,希望中國聲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以便美國考慮放棄美臺“防御關系”。對此鄧小平態度堅決地指出,從本質上說,這不是“日本方式” ,而是“一中一臺”方式,在建交問題上無非是一個“倒聯絡處”方案,中國不能接受。1977年8月,鄧小平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萬斯時明確表示,中方反對美方提出的“倒聯絡處”方案,如果要解決,干脆就是三條:廢約、撤軍、斷交。其間可初見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重要思想的端倪。
(二)鄧小平在“一國兩制”構想初創階段敏銳注意到臺灣和平統一問題與中美關系的關聯性。臺灣問題本來是國共兩黨歷史遺留問題。長期以來,美國采取孤立和遏制中國,支持臺灣國民黨政權的政策,成為國共兩黨在臺灣海峽武力對峙的主要國際因素。正是由于美國政府長期干涉中國內政,使臺灣這一純屬中國內政的問題成為帶有重要國際因素的復雜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又成為中美關系的“晴雨表”。1978年10月8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文藝家江藤淳時最早涉談“一國兩制”構想。提出:“如果實現祖國統一,我們在臺灣的政策將根據臺灣的現實來處理。比如說,美國在臺灣有大量的投資,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資,這就是現實,我們正視這個現實?!?979年1月30日,正在美國訪問的鄧小平發表講話指出“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是正告美國“至于用什么方式解決臺灣回歸祖國的問題,那是中國的內政”。
(三)鄧小平在推進和平統一臺灣過程中堅決反對美國《與臺灣關系法》。美國政府奉行所謂“雙軌政策”:一方面,中美之間在“三個公報”的基礎上發展關系;另一方面,美國在單方面的《與臺灣關系法》基礎上,保持同臺灣的密切聯系,在其傳統地緣戰略思維中仍將臺灣作為防御鏈條的重要一環,企圖“以臺制華”。1979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與臺灣關系法》修正案,提升美臺關系,擴大美臺官方接觸層次。在解決臺灣問題的過程中,美國所起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美國對臺軍售強化了臺灣的軍事實力,美國的軍事裝備正在改變兩岸在臺灣海峽的軍事平衡;為臺灣當局拓展務實外交,搞所謂“雙重承認”提供可乘之機,讓臺灣當局覺得美國是其賴以謀求實現“事實上兩個中國”的靠山,使兩岸關系和中國統一問題更趨復雜。鄧小平在同年4月19日會見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時提出:中美兩國關系正?;幕A是只有一個中國,現在這個基礎受到了干擾?!啊杜c臺灣關系法》最本質的一個問題,就是實際上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法案的許多條款還是要保護臺灣”?!斑€說要賣軍火給臺灣”。一旦臺灣有事,美國還要干預。不管這個法案措辭如何,意思就是如此。對此,中國外交部已表明了嚴正立場。鄧小平最后說,卡特總統表示他在執行法案時要遵守“中美建交協議”,中國正在看美國以后所采取的行動。
(四)鄧小平在推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過程中旗幟鮮明地反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霸權主義。上世紀80年代之初,美國國內有人就中美關系發表了許多令人擔憂的言論,特別是里根及其競選班子的外交顧問公然提出要與臺灣重建“官方關系”,認為在國際事務中是中國有求于美國,中國在國際上只有地區性的戰略作用等,無視中國的獨立自主,肆意插手臺灣問題。鄧小平在分別會見美國前國防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美國眾議院議長小托馬斯?奧尼爾、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美國民主黨參議員亨利?杰克遜等,均談到中國的戰略概括起來就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實現祖國統一。1983年9月24日,鄧小平在同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金日成談話時重申:美國有不少人問,你們為什么批評我們是霸權主義,不要這樣講,太刺耳了。我說,你這個“航空母艦”是什么東西,什么政策,《與臺灣關系法》是什么政策?這不是霸權主義是什么?
二、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
鄧小平以無產階級政治家的敏銳鑒別力和非凡洞察力,深刻揭示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的內在關聯性,站在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立場,將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統一,以宏觀的掌控力,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及處理祖國統一問題的若干重要原則,其中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的重要思想具有豐富的內容,占據重要的地位。
(一)提出“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的主要障礙,甚至可能發展成為兩國關系中爆發性的問題”
鄧小平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節目記者邁克?華萊士電視采訪時指出:“中美關系也有個障礙,就是臺灣問題,就是中國的海峽兩岸統一的問題?!币脏囆∑降挠^點,美國政府對于臺灣問題,即中國的海峽兩岸統一問題的態度,直接決定著中美關系的好壞。針對美國所謂“對中國的統一問題,即臺灣問題,美國采取‘不介入’的態度”的議論,鄧小平強調,雖然“美國也有一部分人贊成臺灣和我們統一,但不占主導的地位?!彼会樢娧亟衣兜?“美國歷來是介入的”,“美國的當權人士從未放棄搞‘兩個中國’或‘一個半中國’”,可以說,“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的政策就是把住不放?!?首先,鄧小平認為,由于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的麥克阿瑟、杜勒斯等“就把臺灣看作是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所以使得“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建交談判中最重要的問題”。其次,鄧小平幾次談到,在卡特執政的后期,美國國會通過《與臺灣關系法》,“每年賣那么多軍火給臺灣”,“干涉中國的內政”,從而“變成了中美關系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在從歷史到現實的深入分析中,鄧小平定論“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的主要障礙,甚至可能發展成為兩國關系中爆發性的問題?!?/p>
為此,鄧小平站在臺灣問題解決了,中國同美國之間就可能“解開疙瘩”的戰略高度,在正視美國因素造成臺灣問題的復雜性的同時,以積極務實的態度,前瞻性地斷言美國政治家們對中國統一問題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可做許多事情,是能夠“有所作為的”。他希望美國政治家“鼓勵、勸說”臺灣同中國大陸搞“三通”,即“通商、通航、通郵”,因為“通過這種接觸,能增進海峽兩岸的相互了解,為雙方進一步商談統一問題創造條件”。
(二)斷言“用‘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美國應該是能夠接受的,臺灣也應該是能夠接受的”
作為中國內政的臺灣問題,在雙方的利益博弈方面,存在一個既能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又能保持臺灣地區繁榮穩定的所謂“兩難”問題。鄧小平一語中的地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那么,用什么方式來解決臺灣問題呢?到底是社會主義吞掉臺灣,還是臺灣宣揚的“三民主義”吞掉大陸?他認為“誰也不好吞掉誰”。而且,長期相持下去也是極不現實的,“始終頂著,僵持下去,總會爆發沖突,甚至武力的沖突?!?為此,鄧小平確定了統一的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能有‘兩個中國’或‘一個半中國’”。在此前提下,他認為解決臺灣問題無非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的方式,一種是非和平的方式。他主張,在“不能損害統一的國家的利益”條件下,作為特別行政區的臺灣,“雖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至自治區的地區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本唧w而言,統一后,臺灣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臺灣同外國的民間關系不變,包括外國在臺灣投資及民間交往不變。臺灣“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有高度的自治權,擁有立法權和司法權(包括終審權),可以有自己的軍隊,“黨、政、軍等系統”都由自己管理。中央政府不派軍隊、行政人員駐臺,而且在中央政府還要給臺灣留出名 鄧小平認為,“如果不要戰爭,只能采取這類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向人民交代,局勢可以穩定,并且是長期穩定,也不傷害哪一方”。
鄧小平認為,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臺灣問題,“總要各方都接受”,而“再沒有比‘一國兩制’的辦法更合情合理的了?!币环矫?采取“一國兩制”方式解決統一問題,大陸搞社會主義,臺灣搞它的資本主義,誰也不吃掉誰,“臺灣人民沒有損失”。雖然現在大陸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大低于臺灣,但這種差距是暫時的。根據大陸的現行政策,“相信在若干年內至少不會低于臺灣的發展速度” 。同時,“臺灣資源很缺乏,大陸有豐富的資源。如果說臺灣已發揮了自己的潛力,大陸的潛力還沒有發揮,肯定會很快發揮出來的?!编囆∑脚袛?,“就整體力量來說,現在大陸比臺灣強得多”。也就是說,以“一國兩制”方式實現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臺灣人民的利益不但不會受到任何損害,反而會獲得來自祖國大陸強有力的支持,使臺灣人民真正享有最大的國際活動空間,與祖國人民同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所以,現在臺灣是個機會,臺灣沒有理由拒絕。另一方面,鄧小平實事求是地考慮到美國與臺灣的關系以及美國因素對于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性,從美國在臺灣的現實利益出發,務實地提出“臺灣回歸祖國、實現統一,不僅符合中國和臺灣的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利益?!边@是因為,按“一國兩制”方式實現祖國統一后,作為特別行政區,臺灣同美國“可以繼續保持現有的關系”,“美國利益也不致受損害”。故而,“用‘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美國應該是能夠接受的,臺灣也應該是能夠接受的?!编囆∑綀远ú灰频厣钚? 最終將靠一國兩制把我們國家統一起來,這個辦法是行得通的。
(三)強調臺灣問題“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我們堅持謀求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是我們始終沒有放棄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
以什么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在涉及臺灣問題的談話中,鄧小平多次告誡“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因為外國插手臺灣問題,“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未獨立,后患無窮” 。根據歷史與現實的實際情況及鄧小平在這個問題上的一貫思想,不難看出,這里的“外國”,主要是指美國而言。因為在鄧小平看來,美國有一股勢力,繼承“杜勒斯主義”,把臺灣當作美國的“航空母艦”和勢力范圍。為此,鄧小平在將和平統一確定為中國政府的對臺方針,并多次著重論述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有利于臺灣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有利于全中國的振興和富強的同時,始終強調不放棄用非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可能性,表明了同破壞祖國統一的分裂主義分子和外國勢力堅決斗爭的鮮明立場和堅定信念。鄧小平強調,“我們不能作這樣的承諾”,道理很簡單,要承諾,和平統一就不可能,只能導致最終用武力解決問題。他指出,“這是一種戰略考慮”, 不是不要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而是為了更順利地解決臺灣問題;不是針對廣大臺灣同胞,而是針對以美國為主要代表的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推行“臺灣獨立”圖謀。其強大威懾力在于,如果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出現外國侵占臺灣,如果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管,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鄧小平以無產階級偉大戰略家的非凡膽識提示,這是我們的一貫立場,“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
三、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的重要思想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啟示
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的重要思想,雖然是上世紀在祖國統一問題上鄧小平提出的一個具體的戰略思考和制度設計,但其所蘊含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謀略,已在處理和解決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進程中得以證明,并超越了歷史和現實的時空,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與探索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一)對當代中國許多問題都可能發展成中美關系中的爆發性問題需始終持有高度的政治警覺
鄧小平曾經說過“中美關系是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其他問題不能代替”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隨著蘇聯的解體成為當今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正確認識與處理的重大關系問題。
中國目前社會發展處于關鍵期、改革進入深水區、矛盾呈現多樣性,許多問題具有復雜性、敏感性和可變性。美國有一些人,總是抱著冷戰思維去審視和處理中美關系,熱衷于扮演“世界警察”和“人權衛士”的角色。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民族等若干問題,正是由于美國的深度參與加劇了復雜化,從而易于導致內政問題國際化、歷史問題現實化。諸如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疆獨問題、藏獨問題等幕后均有美國背景,都可能發展成中美關系中的爆發性問題。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要學習鄧小平對中美關系與中國內政問題的關聯性、互動性、復雜性的敏銳洞察力和宏觀掌控力,科學理性認識和處理一切問題中可能的美國因素。要學習鄧小平考慮問題不僅是從中國本身考慮,甚至不僅是從亞洲、太平洋地區來考慮,而是從全球范圍著眼,把問題放置于現實與歷史、中國與美國、內政與外交、國內與國際等大局之中考慮。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科學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二)處理國內國際的各種關系必須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
鄧小平曾指出:“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是始終放在第一位的,對這一點我們比過去更清楚了?!?他始終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的處理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必然是中國共產黨人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與美國、內政與外交、國內與國際等關系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也是最堅定、最徹底的愛國主義者,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忠實代表。熱愛祖國、忠于人民、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最高價值。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涵和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行為準則。1981年鄧小平為英國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鄧小平文集》英文版寫的序言中寫道:“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睈蹏髁x傳統已經深深地融入鄧小平的意識、性格和行動之中,成為他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奮斗旗幟。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要學習鄧小平的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來認識和處理問題。認識和處理國內問題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判斷事物的最高標準。認識和處理國際問題也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判斷事物的最高標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為主題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中指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睂Υ忻狸P系問題以及其他重要國際關系問題,既要看到世界和平、發展和合作的主流,也要看到分歧、矛盾和斗爭的暗流,堅持和平共處又要堅持獨立自主,以我們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維護世界和平。
(三)處理國內國際的各種關系必須按照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鄧小平關于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的處理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處處體現出指導思想上的求實精神,即按照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中國共產黨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展起來的。誠如鄧小平所指出:“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睂嵤虑笫亲鳛辄h的思想路線,始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和靈魂;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要學習鄧小平按照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加復雜多變,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前進中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國內國際的矛盾和問題。目前在推進和實施“一國兩制”的過程中,臺灣和已經恢復行使主權的香港也出現了一些新動態新趨向。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趨向中,中美關系等重要的國際關系也出現了一些新碰撞。這些都對我們更好地堅持和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要更加清醒地認識所面臨的國內國際的形勢和任務,自覺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在深入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的實踐中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